第二章 北凛警察的独白

挚爱木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探罪笔记最新章节!

    太细腻了,细腻的简直让我忍不住的怀疑其真伪性。——这是我看完吴先生手书后的第一反应。虽然他在写之前我曾指示他尽可能的要描述的详细些,但他所写的已经不能算是详细这么简单了,那简直就是一篇绘声绘色的散文。

    出于工作需要,我和同事们一起对这份手书进行过嚼文咬字的精心研究,其中虽然合乎情理,但我们深思熟虑过后竟奇妙的发现,有些合情合理地方居然有种耐人寻味的模棱两可之处。

    首先吴先生的开头就很有意义,他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他当时寂寞、孤独、苦闷等心理。他所书写的语句中,那些出色的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作为警察的我,当时看完开头的心理活动后都认为下文吴先生的piao娼的违法行为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说是可以原谅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随后经过我们调查小组的共同探讨得出这份手书中有几条不合理之处。

    第一,吴先生手书中开头提到,他因为长期马不停蹄的工作而倍感劳累。那么,在这疲惫的状态下不好好休息反而去红灯区不是有些变扭吗?虽然吴先生对此的解释很到位,由街道上的人声鼎沸反衬出他内心的孤独,然后到了傍晚孤独感又被无限的放大,最后才踏出这罪恶的一脚。

    但吴先生的解释未免也太过详尽了,开头的数百字仿佛都是为后文去红灯区所做的铺垫。其实他只要稍加说明一下,是由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才会piao娼就可以了,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也是男人嘛,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真的只是稍稍说明,出于男人的角度也许我会对他深信不疑。而问题就出于,他那过于详尽的解释,这反而使我感到其中有一些掩人耳目、欲盖弥彰的意味。

    所以便引起了我一种怀疑,那就是,他去红灯区真的只是因为心理上的寂寞和生理上的需求吗?如果这只是他的借口的话,那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

    这便是第一个耐人寻味之处。搁下此事不谈,还有一些别的疑点。

    第二,吴先生手书中写到,他之所以选择蔡小姐,是因为他对蔡小姐有种说不清的情愫,他当时用了一个形容词,叫“似曾相识”。

    这个形容词和这种解释未免也太牵强和模糊了吧,那里有十几个小姐为什么吴先生偏偏只对蔡小姐有似曾相识之感?而且,吴先生在手书中对选择蔡小姐这件事,有且仅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份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便使我不得不怀疑,事情真的是这样吗?退一步说,如果他选择蔡小姐并不是因为蔡小姐的脸相让他感到熟悉的话,那么他又为何选择蔡小姐?

    第三个最不合理之处还是因为其手书内容上过于细腻与生动。据我完全统计,吴先生的手书中一共有四十多个成语,十余处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其内容严禁而又连贯,通顺而又具体。这便很值得让人怀疑,一份证词至于写的和散文一样吗?有时候我甚至认为,这份手书并不是吴先生在受到警方的登门拜访后迫不得已写下证词,而是事先就已经准备好了。

    针对这第三点,这个最大的疑点,调查小组请来了专门的心理学家来解惑。可是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却对吴先生有益,他们对吴先生手书中的“过度细腻”做出了以下解释:

    第一:吴恨先生天生就是个很卑怯、懦弱的人。而天生怯懦的他,在面临这人命关天的大事和警察的调查后他变得更加的害怕,生怕自己的交代中疏忽了某些地方而引起警方的不满。所以,他才会写的如此细腻详尽,其目的当然就是避免自己成为这起凶杀案的嫌疑者。(然而却达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第二:吴恨先生是个先天性的哑巴,受着这种身体上的强制性的束缚,他一生也无法说一句话。所以在他所书写的内容中反而会比常人要更为具体一些,这在心理学上完全解释的通。

    但心理学家所得出的结论丝毫没有改变我对吴先生的猜忌,我仍然偏执的揣测吴恨先生便是此次凶杀案的主导者,虽然我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至于我为何会对吴先生带有个人情绪的强烈怀疑,不仅仅是由于这封变扭的手书,也不但是因为他乃死者生前所接待的最后一名客人,更是因为吴先生的本人。

    虽然我与吴先生认识才不到两天,但我却被他那极度消极的负面情绪给深深震撼住了。他的瞳孔中蕴含着的那种阴沉、灰暗,使我每次看着他时都会感到特别的不自在。在没看到他之前,我都想象不出这世界上竟然还会有如此消沉的脸。虽然他是个天生的残疾,但绝不至于让他的表情变得这般病态。而且他长得丑陋,极其绝望的神情印在一张貌寝的脸上,有种难于言表的黑暗。

    如果只是单单的消极也就算了,可是,吴先生那消极的神态中又隐隐的浮现出一种难以察觉的狡诈,并且这种狡诈中还带着些许自信与武断,就好像是一个胜券在握的幕后刽子手一样。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时是一月六日的傍晚。我和同事们来到吴先生的租房前,当我推开他那扇虚掩着的门时,他就不慌不忙的坐在正对着门三四米的床上岿然不动,用那深邃的双眼冷冷的盯着我。就在我和他眼神交会的那一刹那,我有种很奇妙的感觉,那就是,吴恨先生其实早已坐在这灰暗的房间等候我们多时了。而他所写的那份惹人怜悯的手书,与其本身黑暗的气质完全不同。

    总之,我始终认为吴恨先生很不简单。通俗点说,我始终怀疑这起谋杀案正是吴先生所为。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他的动机又是什么呢,有什么理由能使他将一个初次见面的小姐残忍的杀害?当然,“初次见面”这个词仅仅只是出于吴先生的手书,其真伪性还有待调查。

    比起动机,我更好奇的是手法。因为他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使“吴恨先生就是凶手”这个假设根本不成立。

    当然,我接手的很多起案子都是这样,所谓的“完美不在场证明”不过是凶手的一种手段,一个别出心裁的障眼法罢了,只要看穿这种小把戏,一切疑惑都会迎刃而解。那么,吴恨先生处心积虑的手法又是什么呢?我有所预感,这起案件比以往的任何案子都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