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第238章 第八十五: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

沅汰原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最新章节!

    陈元康在一边瞧着连太医都一起下手,和医正、金疮医一起,把高澄贴身的中衣撕破,露出右肩中箭的伤处,这下看得明明白白。整支箭从箭簇有数寸嵌在皮肉之中,伤处黑紫红肿,皮开肉烂,周围全都是凝固了的深红色血迹。干涸了的血块都已经发黑了。

    打开箱囊,刀剪皆存、九针齐备,在灯烛的亮光映照下泛着青幽幽的冷光,简直让人难以想象要以如此之利刃施之于皮肉。若不是因为目的完全相反,单从过程看,行医者与杀人者没有不同。

    陈元康看看高澄,已经从半昏迷状态中醒来,这时他是完全清醒的。只是陈元康从来没见过世子如此无力而任人摆布的样子。高澄蹙着眉不自觉地透露出他在努力忍痛。眼看着太医令、医正围着他,指指点点,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反正都是听起来似懂非懂的医者古语之类。

    金疮医却在箱囊中拿出一把锃亮的小刀。这小刀长只有数寸,三分之二是刀柄,刀柄略宽而扁,便于拿捏,以掌握分寸。刀身的部分只有整支刀的三分之一,刀身又细又长形同柳叶,刀刃锋利其薄如纸。金疮医将这支刀拿在手中让人觉得像是手拿暗器,随时准备发出。

    陈元康看金疮医浑然不自知,利器在手完全一副平常样子,早已经对此事烂熟于心了。只是那柳叶刀在灯烛的光亮映照下尖锋处银光闪闪,几乎要闪得人睁不开眼睛。这样的利刃要让他亲眼看着加之于世子的皮肉,怎么想都心惊肉跳。

    躺在榻上的高澄只有喘息的分儿,因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看起来似乎是有点麻木。可能是实在不舒服,又催促太医令快些疗伤。

    金疮医命烧热酒,吩咐完仆役他自己又在箱囊里翻腾起来,很专注地在找什么东西。并且像是在找什么非常重要的东西。可是他翻腾了半天也没结果,自己眉头都拧成了疙瘩,口中喃喃自语,也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

    陈元康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但他又不懂究竟是什么问题,便死盯着那金疮医。金疮医却对他视而不见,只顾找东西。

    还是榻上的高澄实在耐不住了,又催促太医令。眼看着大将军要大怒,太医令吓得唯唯诺诺,转而对金疮医发脾气,责令他快点。

    谁知道金疮医丢开箱囊,直起身子向太医令回道,“麻沸散找不到了。”

    听了金疮医这话,太医令和几个医正不约而同齐齐地瞪着他,惊得话都说不出来。但陈元康和榻上的高澄却茫然不解地看着他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去找,快去找!”还是太医令先反映过来,一声令下让医正们如群鸟惊飞般纷纷散去,去找那个金疮医口中的“麻沸散”。

    陈元康瞪大眼睛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心里紧张起来。

    躺在榻上的高澄浑身无一处不难受,几乎已经没有耐心了。

    不一会儿功夫,仆役已经把烧热了的稷米酒端上来了。散去的医正们又一个个回来禀报太医令,那个“麻沸散”还是没下落。

    “奴才!汝究竟意欲何为?!”榻上的高澄已经是实在忍不住了,大怒道。

    既便他现在的大怒也显得有气无力,声音里中气明显不足,但这也足以让太医令胆颤心惊了。

    “臣失职,大将军勿怒,于伤处不利……”太医令吓得跪请道。

    医正们也纷纷跪下,七嘴八舌叩谢其罪。

    跪在太医令身后的金疮医跪行上前几步,至太医令身边,伏耳出了个主意,“用茴香散如何?”

    这个建议关键时刻救了太医令一命,太医令明显松了口气。可太医令用不太信得过的眼神看了一眼金疮医,低声问道,“可齐备否?”要是再像刚才找麻沸散那样弄个人仰马翻,又遍寻不见,那可就真是自己作死了。

    不敢再耽搁,太医令亲自捧了热的稷米酒至榻前,令医正扶起来大将军高澄,请高澄饮下。也难得这时候还能找到稷米酒,真是不易。高澄虽然不明白这是做什么用处的,但也乖乖听了太医令的话就饮了一盏稷米酒。

    热的稷米酒饮下,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觉得身上躁热,耳中轰鸣,头晕沉沉的,反倒是伤处的痛楚不那么明显了。太医令命金疮医赶紧动手,金疮医在高澄中箭处喷了茴香剂。片刻之后高澄就觉得伤处麻苏苏的,除了苏麻别的感觉也没有了。

    其实热酒是用来送服麻沸散饮下的。饮了麻沸散,病人如同昏睡,既便利刃施之皮肉也全无感觉,这是最见效的麻醉药。谁知道事到临头这么重要的麻沸散居然在慌乱中就找不到了。不得不用茴香剂来代替。茴香剂也有麻沸散的功效,但不能饮用,只能喷于伤处,仅使伤处暂时失去知觉。而且,这个“暂时”的时限也很难说有多长,依照不同的人而具体情况不同。

    先饮了热稷米酒,后又喷了茴香剂,慢慢地高澄觉得头痛起来,而且越来越厉害。一会儿又开始发冷,冷得好像浑身浸在冰水里,几乎要瑟瑟发抖。他想抓住些什么,把自己从冰与火的交淬中拯救出来。然而金疮医一把就按住了他。

    太医令在一边小心翼翼地指划几句,却不动手。几个医正遵从太医令的吩咐将大将军的四肢扶住,也有人按着他的肩头。高澄被按着不能动弹,也无力再翻来覆去,可是他希望挣脱。此刻的他又冷又痛,心里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惧,他完全被操纵在别人手里,如同砧上肉而任人宰割。

    “扶好大将军。”金疮医不满意地抬头向一个医正大声喝道。

    这种剖皮割肉的事全要指望金疮医,那个医正只得听从他的吩咐按住了高澄的肩头,这样彻底应对了高澄想挣脱的动作。

    金疮医用左手手指轻轻在中箭处划了划,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在了高澄的皮肤上,其后还没等别人反映过来,他的右手已经对准伤处用柳叶刀刺了下去。生生地用轻薄的利刃将肌肤划开了一个口子。

    “世子……”陈元康看得心里一惊,脱口叫道,他已经按捺不住几步上来,扑到榻前。

    “长……猷兄……”高澄自己是看不见的,但是他听到了陈元康叫他,他立刻便回应了他。他心里明白,唯有陈元康此刻是他最亲近的人。

    高澄安静下来了,不再像刚才那样又惊又怕地挣脱。他连喘息的力气都没有了,面颊却红得不正常,额头上都是一粒粒豆子大的汗珠。他这时的感觉和刚才又有不同,痛楚的感觉超越了冷。他能很细腻地真实体会到利刃在割自己的皮肉,因为茴香散的药力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快就散去了,对于他几乎没起什么太大的作用。

    这时没有任何一件吸引他注意力的事,高澄全部的精神都被迫集中在了皮肉被切割的感觉上。刚才还像是身在寒冰之中,现在又被这尖锐的疼痛刺激得满身冷汗淋漓。

    从来没见过世子这么无助,这么无力。陈元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也只能旁观。

    太医令及医正要的是治好大将军伤,不要因为这事出了纰漏而被牵连。独独没有人会想到大将军现在感受如何,痛不痛,怕不怕?这事他们是想都没想过的几乎没有人会看高澄一眼,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伤口上,集中在金疮医手上的枊叶刀。

    金疮医更是集中全力,这时早把大将军的身份抛在一边了,在他眼中此刻的高澄与猪、羊无异。用枊叶刀切开了创口,伸手又稳又准地接住了医正递过来的一个像两股叉子的东西。

    显然这个医正也是常为金疮医辅助者,做此事习惯了,递东西的时机恰到好处,送过来的位置也正好让金疮医一下子接过来拿在手里。而这个过程中两个人谁都没有说一句话,也谁都没有看谁一眼。

    如果说刚才柳叶刀切创口时会让人感觉到痛,那么这往后的过程痛楚会较之刚才强烈上百倍。尤其不利的是,茴香散的药力已经完全失效了。医正又喷了些茴香散,这一次高澄再没有感觉到那种麻苏苏的感受。疼痛已经占据了他的全部感官。

    除了高澄,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天色已经完全暗黑下来了。只有高澄意识朦胧之中想到,如今他在这河阴城的县衙里受制于人,生死未卜,他忽然想起了邺城的大将军府。

    灯烛之下,所有人目光凝结之处,金疮医用那和柳叶刀大小、长短一致的“两股叉”对着大将军高澄的伤处慢慢戳下去。两股叉形状细长而显得更像锋利兵器,而那被切割开的创口处嵌着的利箭更让人触目惊心。

    伤处血肉模糊一片。切开创口是为了更顺利地启出箭簇。这两股叉就是用来启出箭簇的利器。金疮医手段熟练地用两股叉固定在箭身上,开始遁着皮肤之下肉体的肌理一点点慢慢地往外面启出箭簇。

    高澄不自觉地痛吟了一声。但他的痛吟声既不能打动也不可能阻止金疮医。金疮医继续果断而坚定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他心里非常明白,必须要尽快把箭簇启出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就只是流血不止也会要人性命。

    “世子忍耐……很快就好……”陈元康有点声音发颤地安慰高澄。他真恨不得自己能代替世子。

    高澄没回答,他无力地握着陈元康的手,但是却用力咬紧牙关,已经在拼命忍耐。

    夜色沉沉,豫州刺史侯景一直等候在庭院里。他既不离开也不进去,不离开是为了表示他心里牵挂、担忧,不忍离开大将军;不进去只守在外面是为了避开任何的嫌疑,既便是大将军的伤情有变,也都全部与他无关。

    屋子里灯火通明,人影幢幢,侯景在外面看得清楚,也能感觉到里面的纷乱和忙碌。只是里面似乎过于安静了,他几乎没听到有什么说话声。心里痒痒的,不知道高澄的伤处究竟要紧不要紧。

    刚才高澄被抬进去之前,看他气色,听他说话,好像并不是十分严重。但若说是并不严重,他怎么又会这么明白地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呢?

    侯景眼睛盯着屋子里疗伤的高澄,心里还惦记着河阴城外向西追击而去的大都督高敖曹。不只是因为高敖曹,他的儿子武卫将军侯和也奉命一同追击西寇。可是为什么侯和一直没有消息送来呢?

    侯景心里既不希望高敖曹一举灭了宇文泰,也不希望宇文泰完全翻转过来大获全胜。他所想要的,其实就是双方的一种互相制衡。他只有在这种互相制衡中,才能为自己夺取最大的好处,让自己立足稳健。

    不管是此时庭院里分心两处的侯景,还是屋子里无暇顾及的高澄,都不知道高敖曹的处境已经发生了逆天之变,让他身处危境之中。而高敖曹的危境绝不会仅是他一个人的,连带整个东魏也再次陷入危境之中。

    陈元康迫得武卫将军侯和不得不向西去追大都督高敖曹。陈元康的原意是怕侯景、侯和父子二人联手,在大将军高澄重伤时节外生枝。再有就是这确实是大将军高澄之命令,侯和为高敖曹先锋,这对高敖曹也是辅助。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借侯和去传令,只要打退了宇文泰,大都督高敖曹就要遵大将军高澄之命立刻回河阴城。

    然而现在已经一切都背离了高澄的初衷。原因都是因为高敖曹的急迫之心,自恃勇猛,又杀敌心切,反倒让自己身陷危难。

    河阴城外数十里,东魏军的残兵败将溃退而归。

    高敖曹这时满身是血,盔歪甲斜。跟着他的将士军卒也个个丢盔弃甲,遍身血污。眼看河阴在望,高敖曹总算是心里能一块石头落了地。据他推测,大将军高澄中箭,必定是到距离最近的河阴城中疗伤,而暂时免战。他正好借此机会在河阴与大将军高澄汇合,再共同商议下一步对策。

    眼看河阴城在望,高敖曹因为过于疲惫,并且即将就能入城休整,摆脱了西寇整个人就松懈下来。这时他才能有心情想想过去的那一段战况。

    知道大将军高澄中箭受伤,他正好率兵来救,也就与宇文泰和赵贵所率的西魏军混战起来。混战之中,西寇且战且退,高敖曹从虎牢气势汹汹而来,自然不肯就这么放宇文泰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