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第389章 出征

终南左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重生之主宰江山最新章节!

    出兵大理,稳定南方,作为统一河山这个大的战略之中的小战略,迅速的从决策化作执行,速度之快,以至于当陈季常挂帅,点兵择将,祭旗出征的那一刻,犹有许多人没有反应过来,只不过,战旗招展,先锋部队已经从成都府出兵南下,事实面前,就算不相信,也只能相信。

    反响最为强烈的,自然是大理举国上下,大理国皇帝段智祥,继位不到一年时间,正想着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晋军意欲南征大理,直接给他泼了一桶冷水。操控着大理国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理清平官(丞相)高观音政,也是闻听南征消息之后,心神大乱,以致当段智祥在朝堂之上,叫嚣着要让晋军困死在南诏土地之上的时候,高观音政依旧没有拿出什么良策作为应对。

    无奈之下,高观音政只好一面以段智兴的名义,调动军队,陈兵大渡河畔设防,另外又下达征召令,从南诏三十七部之中,征选蛮兵、战象,组成打击部队,布防在点苍山下,以护卫大理城的安危;调兵遣将之余,高观音政还不忘让段智祥发挥余热,以赵宋朝廷当年册封的云南节度使、大理国主的名义,给大宋天子赵扩上书,既是为了想通过上层路线,博取同情,让临安方面阻止晋军南征,也是为了拖延时间,想法设法的给晋军出征制造困难,好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将兵力布置完整。

    不过高观音政却是忘了一点,顾同以及晋军,虽然臣属在大宋之下,其实与临安城离心已是世人皆知,临安城的决策,从来对于顾同没有什么约束力,所以,即使段智兴的国书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恐怕也不能给顾同造成实际上的麻烦。更何况,临安朝堂之上,确实有人抱着让顾同放手南征,以将大理并入大宋版图的心思,而像韩侂胄、史弥远这样的实际掌权者,则是怀有借助南征大理,消耗晋军势力,对于晋军南征,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采取鼓励的行动。

    埋头国内,和高氏其他派系,斗得你死我活,不理会外面局势变化,是高观音政的悲哀所在,也是大理国上下,命运注定的悲催,而盘根错节,尽多掣肘,中央对于三十七部并无实际上的统辖,地方之上,离心离德,九大节度使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逾城派阿机、明国公高贞明一派、前相国高寿昌之子高寿护的谋统府一派,在加上高观音政所代表的观音派,从中央到地方,简直比烩菜还要乱,还要热闹。

    乱归乱,热闹归热闹,但是难不保军队南下,这些权谋家们摒弃前嫌,握手言和,又聚集在一起,共同对付晋军。

    是以对于南征之事,顾同向来没有放松警惕,相反,远征大理,又是在亚热带雨林之中作战,山高水急,地理条件恶劣,一系列不利的局势,使得他面对临阵出战的陈季常,左右叮嘱,就是怕他一时之间大意,从而陷入到大理。

    陈季常从顾同的脸上,也明白了征战大理的困难,况且根据沈复派锦衣卫初步探测回来的情报信息来看,大理国的军队,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弱,尤其是三十七部蛮兵,战力之强,丝毫不亚于顾同手中一直当尖刀使用的草原骑兵团,是以,之前觉得轻松的心思,他早已经收了起来,这一战,成败关键,陈季常给自己的任务是,只胜不败。

    大理*力如何,顾同比之陈季常更是清楚,像历史上忽必烈拿下大理之后,就地征召大理士兵,组建鬓贫军,并对其相当倚重,东征西伐,向来无所不克,这般战绩,岂是一般军队可以拼的出来的?所以,当年赵匡胤明智的划河为界,也未尝不是存了不敢于大理一战的心思,而这么多年以来,大理国之所以给人孱弱的感觉,其实也是人家不想和大宋起战争,不然,要是真的战斗在了一起,依着宋兵得战斗力,不输才怪。

    “季常啊,南征一战,并不轻松,晦气的话,我不多说,只是记住我的嘱托,到达大渡河前线之后,就分兵三路,然后选择中路突破,东西两路配合的战略,直接丢开大理八府四郡的地方州县不管不顾,然后以最快速度,推进到大理城下,然后,在和高观音政控制下的三十七蛮部之兵,一决雌雄,胜了,大理也就再无战事了!”顾同回想着历史上忽必烈征讨大理国的一些史实,不忘嘱托陈季常,千万不要给三十七部蛮兵以及大理军队中的精锐部队节节设防的时间,进而利用高氏想要保全大理城、点苍山的心思,直击大理国都。

    “主公放心,您的嘱托,末将定然谨记在心!”陈季常拱手一礼,将顾同的话,牢牢地放在了心间,即使,他不明白顾同缘何笃定平定大理的关键一战在于大理城下,更不知顾同怎么会确定高观音政会把举国精锐布置在点苍山而不是提前部署在前往大理城的道路之上设防,可是,长久以来,出于对顾同的信任,让陈季常不得不坚信,顾同的决策,一定是最正确的。

    和陈季常说了一番话,顾同又对着李好义、李好古、杨巨源几人说了一番话,然后,在司礼官的催促之下,顾同当先,陈季常随后,然后众将满身盔甲,登上点将台,正式祭天告地,升旗出兵。

    随着顾同将代表着军权的符印、金剑一一交到陈季常手中,再也没有什么人可以打断晋军南征的这场战争,看着陈季常带着一应兵将,高举武器,杀声震天的向顾同宣示着必胜的信心之时,校场之外,有心的各方探子,也随之将确定晋军南征的消息,迅速发回到自己的主子手中,顾同却不知道,十万大军南征,牵动的可不仅仅是他和大理,随之而动的却还有很多别的势力。

    当然,后话此处暂且不提,只说顾同将一篇祭旗的告书宣读完毕,然后口中轻轻吐出“出兵”这两个字的时候,十万虎贲,蓄势待发的状态,立刻改变成了雄赳赳、气昂昂,南下大理,征伐他乡的道路。

    胜败,或许难料,生死,可能不明,但是,作为军人,他们严格地执行着顾同的决定,即使,情知南征大理,是一场恶战,一场与人、与天、与地战斗的恶战,但是没有一个人害怕,没有一个人退出,军人,当奋战沙场,马革裹尸还!

    点将台上,戎装一身的顾同,看着一个个战士,从自己眼前走过,但是,他的心中却没有自豪、骄傲,相反,他的内心,很是凝重。

    每一场战争,都意味着流血牺牲,尤其是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一场十万人的战争,意味着三万到四万的伤亡,而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每一个死在战场上的战士,不仅是精神上的伤害还有家庭支柱的浑然倒塌,没了男子,妇女要艰难的撑起家,保证孩子不受欺凌,命运好的,孩子很亏长大,家庭可以延续,命运差的,则有可能家破人亡,合家上下,全部布随战死者的步伐`````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争,不是决策者的战争,不是参与到战争之中的那些士兵的战争,是连接着无数个家庭的战争,是决定着无数个家庭能否存在的战争``````

    所以,顾同的心情是凝重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礼赞和尊重,也是对于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的无奈,此时此刻,顾同的心底里,有一个声音,不断的在告诉着他:快点结束这一切吧,结束战争,统一河山,让生者息息,逝者安心!

    当最后一名受阅的战士,跨出校场,随着签军浩浩荡荡的不断南下,前往未知的战场之上的时候,顾同,强迫自己收起心中的不忍,收起对于生命的同情和怜悯,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去做,为了和平,为了江山一统,为了不再有战争和死亡的存在,将士们南征是必须的,他自己打起精神面对这一切,也是必须的,为了最后的那个愿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长安通往大理的路途之上,漫漫秦岭、巴蜀山地、河流纵横,瘴气、野兽、暴雨,诸多的未知,诸多的变换,时刻考研着陈季常和南征的将士们,也时刻考研着顾同的支援以及部署。

    战争,拼的不是人数,它还包括情报、后勤、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是以,这场战争,从大军出征的这一刻,就考验着顾同以及他的智囊团、后勤部队、地方官府等等力量。

    远征大理,更重要的,不是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还要想尽办法,在战争之后,可以存留在这片地方,可以治理这片地方,开发这片地方,这才是关键,也是真正考验智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