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ps:本章数据来自《管子.国蓄》《秦律.金布律》《汉书.食货志》,这几天很忙很忙,都没空分章,大章一顶二了,打赏的书友改日再谢
四月将尽,天气一天热过一天,富裕的大夫开始披上丝质的蝉衣,而士人和国人也开始以细葛布制作夏服。
正所谓“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这也是西鲁官吏俸禄发放的日子。
按照春秋季世的新趋势,攻占的城邑,赵无恤不再分封给臣下,至多按照立下的功劳授予他们食田,准许以食田雇佣无地的农人耕种,食其租米,他手下的大小家臣,乃至于立功的军吏、兵卒基本成了西鲁上的新兴地主。
除了力田以外,在官府供职的官吏,每年还有禄米分发。不过从四月底起,随着铸造工坊连续不断地铸出西鲁的新币,所以除了禄米之外,还有俸钱!
赵无恤对张孟谈直言不讳:“我也不指望高薪养廉,但一些人期望受封于小邑的心思未减,总得提高待遇加以抚慰。”
说来也无奈,毕竟现下最高大的理想就是能成为一地封君,与国同休。∠,就算到了战国大争之世,秦、齐、赵、楚一个又一个大权臣的理想也就是这样了,什么奉阳君李兑,穰侯魏冉,薛公田文,割据江东的春申君,无不是被实地封君的地位砸晕了头,更何况春秋时人呢?
观念要潜移默化地改变,希望实现集权化。那在创业之初再分一堆大小领主出去的话,赵无恤这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所幸这一点上,孔门的儒家弟子却是俸禄食田的有力支持者。孔子曾拒绝齐侯封地的举动给他们做了一个好榜样,现下的儒生远不是后世一听到封建就高潮不已的腐儒。
所以四月尽头的这天,郓城士师成抟也收到了一大串铜钱作为俸钱……
“外圆内方,倒是新颖……”
把玩着手里的大小赵钱,成抟知道这是为了促进赵钱在郓城的流通而分发的,他不由想起了司寇让自己新近制定的《金布律》。
《金布律》,是赵无恤以统治者身份规定的价格标准,其中有大小两种赵钱与各类常见货物的兑换比例。
成抟一手持钱,一手持布给前来询问的同僚们解释道:“就比如说二三子想要做夏衣。赵氏大钱五当一尺见方的细葛布,小钱二十五当一尺见方的细葛布,相当于四十大钱,亦或是两百小钱能置办上一件中等的夏衣……”
群吏恍然大悟,望着手里那些:“原来分发这些俸钱后,吾等每月就相当于多出了一件衣裳了。”
有些人家境贫寒,觉得占了小便宜喜滋滋地,有些人家境富裕,则不以为然。但明面上却得遥遥对着司寇府邸感恩戴德一番。
只有成抟依然在心里打着算盘。
将新铸币的地位和价值用成文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然后再分发给官吏,这是钱币流通的第一步。
官吏士人们或让隶从去织造坊购买细葛布做夏衣,亦或是直接到市肆里的成衣店定制。如此一来,赵钱便流通到了市肆上……有了《金布律》的保障,不怕那些见了市掾小吏点头哈腰。卑躬屈膝至极的丝布商贾不收!
……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四月的郓城街巷,哼着这首民间耳熟能详的男子负心诗歌。养蚕女们再度头顶装满蚕茧的竹筐,从郊外的里闾往郓城外郭的织造坊而去。
这个月,蚕桑之事大致宣告结束,据说那些神秘的司寇妾室现下带着三四十名女童学蚕桑之事,她率先向司寇献上蚕茧。于是养蚕也要纷纷效仿,在茧税之外,还得向织造坊献上自己的劳动所得,换取粟米,亦或是布币、刀币作为报酬。
一进入织造坊,养蚕女们原先嘻嘻哈哈的嬉闹顿时停止了,她们战战兢兢地献上蚕茧请隶商们检验,在市掾小吏面前点头哈腰的丝布商贾现如今却趾高气扬,在蚕茧里挑来挑去,寻找各种借口削减价钱。
最后,当养蚕女们接过一串由细麻绳串起来的奇怪钱币时,不由面面相觑。
在她们的推攮下,那位因为得到了医扁鹊医治而名噪一时的养蚕女站出来怯怯地询问,可否换成平日用的刀币,亦或是粮食也行。
丝帛商人眉毛一扬,破口便骂开了:“这可是司寇铸造的新币,而在郓城之内,刀币、布币虽未禁止,但已经不提倡使用,家中若是藏有,最好去交换,否则交税和口钱时邑寺不收,到时候后果自负!乃公的话汝等也不信?还以为我是在欺负汝等?这可是法定货币,知道什么是法定么?邑寺和城门口还贴着《金布律》,汝等自去观看询问即可。”
养蚕女们又惊又怕,只能捧着一串铜钱没命地逃了出来,又一窝蜂跑到邑寺和城门口观看。的确贴着一张纸做的告示,篆字密密麻麻,旁边还有小吏口吐莲花般在那里为围观者解释,那丝帛商贾说的话,应该是真的。
于是养蚕女们抚着扑扑跳的心脏,询问起这“赵氏一两”“赵氏五铢”与粗麻的兑换比例来……
这世道,烧炭人冬天瑟瑟发抖,烧砖人只有破陋的屋子住,养蚕人也没有丝帛穿。那些滑腻腻犹如鼻涕的华贵服饰她们也穿不惯,也不敢私留,不然可会被家中的男子打得半死不可,穷人穷命,只有当皮肤接触到粗糙的麻布衣才能安下心来。
麻布粗糙而厚重,却和蚕茧一样,是按斤两来卖的。
薄如蝉翼,这个形容词来形容丝帛衣服足够了,轻轻几两便能做成数层帛衣。隔着两层还能看到胸口的黑痣。
而粗麻却不同,光是一件。穿在身上都会感受到拉扯你下坠的重量,按照《金布律》里的兑换。则是一斤值两枚大钱。
养蚕女们掰着指头算了半天,才算出来自己十斤粗麻够做一件御寒的褐衣,也就是需要大钱二十。她们不由得叹息了一声,桑树是属于织造坊的,自家这几个月的所得交了茧税后,换来的不过是一家人的一季夏服而已,剩余的钱,不知道够买多少粟米吃?
她们居住在城邑郊外,专事蚕桑而无力田。所以还必须去邑内外的市集上换取粮食……
……
从一月份被赵无恤聘为“劝农吏”开始,樊须便开始在西鲁大地上不断地行走,他走在田埂上,阡陌间,荒废的农屋外,新开垦的盐碱地里……
像后稷那样,为农稷之官,亲自带着农人播百谷,劝耕桑。以足万民衣食,这就是樊须的理想。这就是樊须喜欢的“礼乐”,非周公孔子那般居庙堂之高,非老子一样避江湖之远。而是扎根于乡土里闾间。
他也在不停地学习各种新颖的耕作方法,比如代田法,比如牛耕。赵小司寇的怂恿一直在他心头热切地涌动,写一本属于万民的农书。农稼和园圃,也能开一家之学!
四月时。在西鲁依然绕了两圈的他樊须再次回到郓城左近,他要组织亭卒驱赶野兽使其不危害庄稼,同时要告诫各地贵族,切勿举行大规模田猎妨害农事。
这期间,他自然就注意到了里闾小集市上的新变化。
不同于郓城里因为治所转移而日益繁荣的大市肆,这些樊须所见的“亭市”、“里市”则就如后世北方农村的“集”一样,在特定的日子里,老百姓约定俗成、自发聚集,而形成的场所。
市集一旦形成,周围几十里的民众都会被吸引过来,在此买卖货物、互通有无。
樊须很早就注意到,虽然号称男耕女织,理论上一家农户可以达到自给自足,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但事实上,交换却永远无法避免。
就比如说,陶罐、釜等炊具或生活必须用品,不是每个里闾都能生产土陶的,各种工匠的活计各有专精,本来就不可能边耕作边干,所以必须外出交换。
而且人必须吃盐,这东西在齐国对鲁、曹实行禁盐策的时候,甚至要到郓城才能买到。因为食盐不足,不少民众似乎都饥羸也不少,耕作无力,常吃土盐又容易腹泻,这让樊须很是头疼。
所幸赵小司寇自有手段,从吴国、莒国甚至是魏氏安邑运来了盐,顿时如春雨滋润,郓城的盐价稳定了下来,正常的食盐得以供应流通。只不过每个亭都要根据人口进行限量供应,如此一来,也顺便将迟迟不能理清的里闾人口一口气统计了。
料民,是实现集权的第一步,当年周宣王甚至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这一点樊须也懂,不过他的追求,也就是让民众的日子能过的好些,出产能多些,交易能公平些而已……
这次回来,他便敏感地发觉了,市肆上交换时零星的齐刀币,卫布币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圆形方孔的新钱。
“司寇终于还是铸币了……”樊须不懂量入为出,但即便是屁股一直坐在农人一边的他,也已经意识到鲁国铜贝币不适应交换。
例如 :有时富裕的士为了买一头牛 ,要背上成斗的“贝币”或者“仿贝”到市场上去。支付时的计算也很麻烦 ,买更贵重的东西呢,携带“贝币”的数量恐怕要肩挑,车推才能支付。这就造成了流通秩序的混乱,这种单一的低面值的货币制度在也维持不下去了,而一直依靠齐国刀币或卫国贝币也不是常法,所以新的货币势在必行。
货币的变动带来了新的交换方式,樊须注意到,不少郓城郊外的养蚕女就捧着一枚枚赵氏大小钱,想从农人处换取粮食。
不知是不是受城邑里的商贾耳渲目染,邑内的人比外郭郊区的人圆滑,而外郭郊区的人又比里闾的农人圆滑。所以讨价还价上,农人永远说不过养蚕女们。
“一石十钱!以前就是这样的!”养蚕女一口咬定要以从前齐国刀币换取粮食的比例来交易。
想要以粮换钱。再以钱换器具的农人挠了挠满是稻草和粟壳的头,打算同意了。然而这交易却被一旁巡视过来的亭长制止。
“亭寺里自有《金布律》,齐刀币官府从此不予接受,按照重量,1刀币兑换新铸的大钱2,小钱10一石粟米卖二十大钱、亦或是一百五铢钱最合适,司寇重农,汝等休要欺瞒,扰乱市场!”
樊须这才松了口气,看来司寇也不希望新币伤农。
他心里也算了笔账。食,人月一石半,五口之家终岁食粟九十石,那不事农事的一户人家,需要一千八百钱才能吃饱,西鲁三万户人家,有九成的农户,剩下一成,也得五十万钱才勉强够用。但司寇府库里的铜、锡、铅够铸造那么多么?
算了算了,这不是他该关心的,接下来的五月是黍子成熟的季节,他还得继续敦促各亭里农人不要耽误农时才行。
……
在得知连郓城外的里闾也开始流通赵氏的大小钱币时。令狐博便知道,赵无恤的币制改革已经成功了一半。
因为有魏驹的嘱咐在先,他从始至终都在关注赵无恤的施政。任何新举措都能让他好奇上一段时间。
“更制货币,贵在主君有足够的权势和信誉。赵无恤有强大的武卒,还挟着在兵事上大胜齐人之威。所以不缺权势。而信誉,我听说他之前就做过焚券市义的事情,颇得西鲁人心。”
“所以即便对新币的出现再怀疑,一听说是赵小司寇以成文法规定的‘法定货币’,大多数人就用之不疑,甚至愿意将自己手里的齐国刀币、卫国布币拿去交换……殊不知,这赵无恤是个乡愿之人,齐刀融后可以铸造三枚赵氏大钱,他却只换给人两枚,这期间不知道攫取了多少利润,铸钱牟利,亏他想得出来……”
令狐博把玩着手里的大小钱币,揣测赵无恤的险恶用心,心里冷笑不止。
不过这却也是个一本万利的事情,而且赵氏的瓷器也好,丝帛也好,纸张也好,都是颇为流行的货物,只要赵无恤一声令下,声称这些东西也得赵币才能换取,那这种钱币传遍天下也不是难事,尤其是没有自己铸币的鲁国,一夜之间便能被赵币渗透!
甚至晋国本土也会受波及,不知道赵鞅会不会把自家儿子的成果直接拿来使用,若是那样,魏氏不得不防!
他思索道:“魏氏的尖首布在六卿中并不占优,或许,我回去以后可以让世子效仿赵币,也做一种圜钱出来?”
因为摈除他心里对赵无恤的嫉妒和恶意揣测后,再看这些孔方钱,的确比现下诸侯的货币要有很大的优越性。
其一是简约美观,形制几乎一模一样,更能体现官方的权威。
其二是相对体积小,容易携带,赵钱基本的货币单位是“钱”,最高的货币单位“贯”:计数为千,用绳索穿成串叫贯,中间的单位是百钱的小串。一贯钱放在宽袖里就能上街了,而不像齐刀、晋国尖首布币一样得拴在腰上,一不小心其尖锐部分还会刺伤人。
恩,不过魏氏仿照时,可以把方孔换成圆孔……
魏驹字子腾,驹者,骏马化而为腾也。他和令狐博仿佛认准了赵无恤点子多,效仿一定没错,魏武卒山寨了赵武卒,魏氏招贤馆山寨了赵氏聚贤馆,现在连币制也打算照搬……
然而令狐博不知道的是,后世圜钱的起源,恰恰是百年后的魏国,这才有了秦半两,乃至于万世不变的孔方兄……历史线在这里又乱了套,究竟是谁山寨谁,已经分不清了。
……
不出半月时间,赵氏的大小钱便在郓城周边流行开来,赵无恤欣慰之余,也松了口气。
创建货币,在利益之外,还有很大的象征意义,意味着西鲁正式成为一个经济实体。
而对于一个邦国来说,铸币权在谁手里,谁就是控制这个国家经济的人!
所以晋国六卿分享了晋国的经济命脉,各自有所专榷。
所以赵无恤的经济力量会在无形中,扩展到整个鲁国!
然而这时代意识到这点的人不多,也就管仲等寥寥几人而已,所以各国官方在铸币的同时,还傻呵呵地不禁止民间铸币。
但赵无恤在《金布律》里明文规定了:私铸者死!全家刑为隶臣!
此外,要想统一币形,除颁布严格的法令以外,还必须从技术上做到形制的统一。目前在用的陶范、石范工艺虽然易于操作,但毕竟用的是质地较软的陶土和滑石料,在铸钱过程中容易破损,如果大批量铸钱,就必须经常更新石范,钱的形制就难以统一。所以,只有采用经久耐用的铜范,才能铸造大批量的形制、质量一致的钱币。
就在货币渐渐在西鲁流通的时候,时间开始进入仲夏五月,雨水稀稀疏疏下了起来,一系列的举措从齐国朝堂发出。
而最后,则是顺着赵无恤那封《谏禁盐令》,决定停止对鲁国的经济制裁,同时派出使节,试图与鲁国讲和。
“讲和?齐侯派出使者,要与鲁国请平?”
得到这个消息时,刚刚送令狐博离开了码头的赵无恤顿时愕然。
齐侯的这一招式可谓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就打到了赵无恤的痛处,而接下来,齐国的一些列举措让人应接不暇。齐侯,这位多半时间都有些昏庸的君主似乎脱胎换骨,又仿佛,是赵无恤未曾蒙面的可怕对手,晏婴再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