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可以使为政乎?

七月新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在觐见过鲁侯的第二天,赵无恤便启程开始返回廪丘。

    相比于来时,队伍里少了子服何,少了封凛,还少了几名平日里机灵的武卒。

    因为赵无恤的种种表现,子服何已经深信他偏向于三桓,如此一来可谓让阳虎忌惮晋卿干涉而不敢贸然动手,也可以在西鄙多一支偏师,他以后将作为赵无恤与三桓,尤其是孟氏沟通的信使。

    而封凛,则在鲁城由阳虎暗中赠予的一座宅院内潜伏,作为赵无恤与阳虎的信使。

    至于另外那几名武卒,他们被赵无恤安排着在小项橐和公输班家住的里闾附近买了宅子居住,负责暗中保护。

    最初赵无恤也有所顾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人生轨迹,急吼吼地将这两个童子收进自己口袋里,会不会让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有所改变?”

    但曲阜到十月之交时或许就会发生动乱,要是这两人有什么损伤,赵无恤也会遗憾,反正他对历史的改变迟早会从涓涓细流变成浩浩汤汤的大河,索性不再瞻前顾后了。

    “三桓答应过几日便将两百工匠送到廪丘去,我不如提出让公输氏全族也为我效命,顺带把公输班捎上,至于项橐,算是这次曲阜之行的附赠,还是得另想法子。”

    有少也有多,多出来的自然是孔子及其弟子一行人了。

    鹖冠的子路赶着车,简朴的颜回侍奉在孔子身侧,曾被孔子骂成“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则带着几个中都邑卒,押送在鲁城东拼西凑求到的几大车粮食,和无恤的辎车队伍混在一起。

    赵无恤邀请孔子同行自有他的打算,昨日在柳下季府上的对话俩人相谈甚欢,并没有相厌。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也没有谈及鲁国的政事和阳虎、三桓的向背。

    不过如此也好,不谈国事就可以大谈学术。看着孔子和颜回这两位春秋的智者在听了“格物致知”之说后面面相觑,眼中露出了信服和好奇。无恤顿时觉得,这一手想把早期儒家“潜移默化”的闲棋,或许真能起到一点作用。

    坐在四轮马车上,赵无恤思索道:“无论如何。如果能把还没提出的‘格物致知’偷换概念,让儒家的祖师爷从一开始就对周遭自然万物产生些许兴趣的话,也是后世之福。”

    将华夏的文明在少年期重新塑造,加入来自后世数千年智慧结晶的新鲜血液,这不是赵无恤单枪匹马能完成的任务。他需要借势,也需要助力。

    不管赵无恤愿意与否,都不得不承认,比起这时代的腐朽贵族和尚未开化的庶民来说,孔子及其门徒的确是新兴士阶层里最有知识和求学**的一批人……

    公族落,士人起,百家未兴,儒家却占了先机,在无恤自己培养的人才长大成人,被他揠苗助长的诸子兴起前。只能在鱼龙混杂的孔门弟子里先把格物致知的风气培养起来吧。反正里边好多人如颜回、曾点,既然不从政事,整天闲着也是闲着,与其钻到礼法人伦的死胡同里去,不如干点有意义的事情……

    至于那些从政、知兵事的人,赵无恤则想采取直接开挖的办法,不过在此之前,还得打探打探孔子的态度。

    ……

    在车队在沿途庐舍休息时,孔子和颜回也有一番对话。

    孔子接过颜回双手捧着递过来的水罐,饮了一口。擦拭干净卷须上的水珠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回,你昨夜望着窗外的竹子看了一夜,今日在车子开动时仰头看云卷云舒,停车时又细观虫鱼鸟兽。究竟是怎么了?”

    颜回下拜顿首:“回不以贫贱为耻,却以无知为耻,虽然一如赵大夫所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回遇上不知道的东西。就会想了解透彻明白。昨日被那小童的问题难住,又受了赵大夫‘格物致知’之说的启发,所以不自量力想要格竹、格云、格鸟兽,一时失态,让夫子担心了。”

    孔子却笑着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对格物致知之说有兴趣是好事,为师怎么会怪罪你?可有收获?”

    颜回遗憾地摇了摇头:“一无所获,格物致知果然非常人所为,必须像赵大夫那样有研习的基础,还要有灵感的炸现才行,这也是他能发现细蛊致病说的原因罢。”

    医扁鹊的名声在鲁国也很响亮,他因为赵无恤一席“细蛊致病说”而留在晋国研习病症的事迹已经通过子贡等人之口或简牍传到了齐鲁,这也是赵无恤精通“格物致知”之道的证据之一。

    诲人不倦的孔子说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之。你与其失神发呆,不如寻机会请教赵大夫,至少先将那向往已久的周髀数字弄懂了,若是有机会,拜他为师亦可。”

    颜回又顿首:“回只有夫子一个老师,怎能再向他人拜师求学?”

    孔子大摇其头道:“谬矣,我年轻时卑贱,曾入太庙,每事问,从鲁国诸位司仪处学到了基本的礼仪。待年长时又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夷君郯子教我夷礼和少昊之国的史事典故;苌弘教我天文地理、推演星象历法和《易》;齐太师襄教我弹琴和音律,三月不知肉味;老聃则告诉我人生天地的大道,所以人们常常说我无常师。今日见了子泰大夫,虽然他年纪尚幼,却后生可畏,在格物之道上足以做我的老师,也足以教导你,不要因为年岁长幼,出身贵贱有什么顾虑。”

    对于赵无恤提出的“格物致知”,虽然他祖述了燧人、伏羲、神农,和孔子推崇的尧舜禹、文王、周公不尽相同,但同样是托古言今,好学不倦的孔子对这种想法并不不排斥,但也不是全然接纳。他还是觉得,尊卑和礼仪才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东西,至于格物致知,当成学琴、学剑等业余爱好就行。

    孔子索性招来三位学生,对他们公开宣称道:“虽然我对赵大夫的一些想法也不完全认同。但君子和而不同,他言谈举止昂扬无比,深得我心。子有来信说赵大夫在中都自称狂者,正是为师愿意交往之人。惜哉,吾老矣,不能年少三十岁与之同游,只求能做忘年之交,汝等也要多多向他学习。”

    颜回若有所思。子路重重地点头,模样俊朗,长冠深衣的宰予则目光灼灼。

    他说道:“夫子,我看赵大夫领有两邑,兵卒英武雄壮,很有经营壮大的志向,但这两邑的情况我也略有所知,颇有些战乱后的残破,急需人才。子贡如今在他手下做事,肯定没有少宣扬夫子之学。他既然邀请夫子同行,大概也想招揽一些门中弟子,这正是吾等的机会!”

    宰予能言善辩,是孔子的登堂弟子,在“言语”方面仅次于子贡,所以这次他前往鲁城向费宰公山不狃等人求粟米才能有所收获。

    但宰予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他对孔子之学中许多地方,如三年之孝,仁政等很是不以为然,并且不怎么尊重孔子。白天上课会睡大觉,还经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为难老师,因而孔子经常批评他。

    果然,宰予这急切的功利之心让孔子略为不快。他批评宰予道:“急功而好利!”

    不过宰予倒是没说错,话音刚末,赵无恤就带着随从过来向孔子行礼,献上清凉的浆水和问候了。

    ……

    说话交流是一种技巧,一来就开门见山挖墙脚可不好,于是赵无恤先是谦虚地问“俎豆之事”。在孔子擅长的礼仪问题上捧他一捧,又问一个破败的领邑要如何治理。

    孔子曰:“庶之,富之,教之。”

    先使人口多起来,然后使民富起来,富了后通过教育使人懂礼节、知荣辱。

    原本在治理中都邑前,孔子的思想是礼仪为上,衣食次之,可在实际掌握一邑之政后,他的思想开始发生一定变化,变成了这种更切合实际的“三部曲”。

    虽然直到昨天才正式相见,但子贡有点像赵无恤和孔子之间的中介人,不但将孔子的观点向赵无恤传教,也把成乡的一些举措在简牍上告知孔子,所以两人已经对对方的一些举措略有所知。

    其中赵无恤在成乡鼓励增殖人口的法令被孔子大加赞誉,这和他施政三部曲的“庶之”不谋而合。但在试图效仿时却尴尬地发现中都邑能让现在的民众吃饱已经很不容易,每年因为鼓励人口和赡养孤幼要付出钱帛粟米竟不能维持,等到战乱四起,流民涌入后情况更是急转直下,只能作罢。

    至于后面的富之,孔子也没什么头绪,谁让善于经营的子贡不在身边,而对农业技术感兴趣的樊迟也被孔子视为小人。

    他的视角依然停留在礼乐制度决定一切的范畴上,对技术改进并没有太过重视。

    于是,虽然道理说得很不错,但实施起来,孔门中人只是对最后一项的“教之”有些心得,谁让他们就是搞教育起家的呢。

    所以孔子说完后也愧然道:“中都被丘治理一年有余,依然不能庶,不能富,教化上也只有些许改进,真是惭愧。”

    赵无恤则把自己那边说得更惨,不惨如何要人?

    “比起高鱼、郓城,乃至于鲁城曲阜周边的乡邑,孔子在中都已经做得够好了,民众归之入流水,四野皆则之。反倒是小子刚刚上任的甄和廪丘,原本就才从战乱里缓过气来,现在又涌入了一批鲁人流民,真不知道该如何治理。我手下甚至没有能说鲁国西鄙方言的官吏,孔子门下有弟子数百,还望能让其中几人助我,我一定会把他们安排到适合的职守上。”

    赵无恤说完,诚恳地朝孔子一拜。

    孔子先是不答,浓浓的卷须看不出的表情,片刻后他问道:“大夫想聘用何人?”

    赵无恤目光炯炯:“子有,可以使为政乎?”(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三个脚的蝉 ,迅浪 ,金陵少爷 ,九天炎羽 ,psdm ,Death丶寂夜 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