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最新章节!
村子里前期赶到的骑兵们早在七天以前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对篱笆墙的修补,现在村子里的人口竟有1000多人,除了太昊的骑兵100多人以外,都是从各村赶过来参加筑城工作的由族人。村子不仅恢复了元气,连草屋都显得紧张起来。
前期出发的骑兵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太昊建城的地址告知由族各村,并在城址处恢复起这个村子的住宿功能。各村对盐的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太昊建城,而我开出的条件是:在建设过程中,每名劳动力每月可以带2斤盐回村!另外太昊还开出一斤黍粒换30斤盐或20斤粟的价格,向由族各村交换黍粒。
这一点早在我来到大方城址之前就已经宣布了出去,当初的主要考虑是减少对于从太昊运输粟米的压力,但从这一次长途运输的经验来看,30辆用于运粟和盐的青铜车就运输了8吨多粟米,往返约一个月可能还不到一点。如果能有更多的青铜轴牛车投入运输的话,那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粮食的部分自给,并不一定完全依赖于由族的黍。
不过很快由族人就让我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
我带来的第二批共4吨盐,其中的两吨在十天不到的时间就变成了60吨黍米。由族人还没有种植粟,从黎族那里得到的少得可怜的粟基本上都在这个春天种了下去。估计秋天里的收成中,粟的收成还不到总收成的十分之一。
看着装粮食麻袋变得紧张。存粮食的草屋和人的居住已经发生了很大冲突,旧草屋的修复和新草屋的建设都有点跟不上了,我立即停止了换盐的交易。
“建房!”
大方城进入了紧张的建设阶段,前期的工作已经准备到位,这一次,我反其道而行之,决定先修城中的大部分建筑,再修围墙。
这里经过由族人上百年的开拓和狩猎,猛兽大大减少。也没有明确的敌对部族,所以简单的防御用篱笆墙就可以先保障起来,新方案可以缩短入住前的工期。
青铜车在一队骑兵的护卫下返回了太昊城,我画了草图交给匠人们带回去,土鲁应该能够看懂我现在所绘了设计图了,毕竟彼此已经经过了13年的合作,加上土鲁对于木工和铜器的高度敏感,一点点提示就应该能够让他了解新设计对青铜牛车会有多大的意义。
下一步,我要求每次只来10辆运盐的牛车就可以了。
大方城的工地上,繁忙的基础建设正式开始。尽管城墙被列到了第二位。让位于城内的建筑,但有的东西是不能推后的。
新城在高出村子约10米到15米左右的坡地上,近1000米边长的范围内圈起了一个新城的大致模样,村子边上的小溪成为了护城河的排水沟,溪水的上游则成了护城河的水源。利用后世所学的一点简单水利知识,一条数百米长的露天引水渠将溪水的落差集中起来,引入了护城河所在的方沟。
护城河是最先开挖的主要工程,引过来的水还可以用来制砖和制陶,大量的建城用陶管少不了要用到水。
从护城河挖出来的土也是烧砖的重要材料,规划的匠作区内,数十座砖瓦窑拔地而起,太昊匠人们投入了紧张的制坯工作。由族人则负责土方开挖。
新带来的建筑工具中,出现了大量新制的青铜锄,这是在黄铜时代所不能想像的,黄铜的锋锐度远达不到用于制锄的要求。铜犁的尺寸粗大,还勉强可以用较硬的黄铜。锄则不可能用到黄铜,那东西太软,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形,还不如石锄来得有效一些。这一次筑城中使用的青铜锄就好得多,基本上达到了和我所知道的铁器差不多的效果,即使有磨损的地方,稍加打磨也能继续使用。太昊铜匠对此已经轻车熟路,居然还带了两具鼓风机过来,大不了将青铜重融一次就行了。
“爸!——我要在这里建一座房子!”
元方是工地上的积极分子,从来没有见他对建筑这么热心过,太昊城里什么地方搞新建设他是绝对不关心的,但大方城在他眼里是“我的城”这个就不一样了,从总体的规模到每一个建筑开工,都少不了这小子的影子。
这不,在紧邻宗庙广场的居住区,他就急着为自己选择了一块“宅基地”
我抚着他脑后那把“马尾”心想,等你小子也成家立业,有自己的房子乃至自己的城的时候,老爸已经不复壮年了吧。
梅梅这些天成了建筑大军中最繁忙的人之一,主要是负责后勤那一块,田地里的草棚下,数十口超大的陶锅整天都忙个不停,上千人的伙食是一个不轻的任务。梅梅很少有当“领导”的机会,这对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也不太适合。但建大方城对她的意义不一样,居然远比我想像的要称职得多,本来我以为她最好参加狩猎队,为建筑工们增加一点肉食,或者参加巡逻也行,谁知道让她接手了几天后勤工作后,大家都觉得这才是最适合她的工作。
近百名报名来参加建筑工作的妇女同志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后的工作岗位会和他们在自己村子里的日常工作一样,也是做饭。
“这边这边!开饭了,挖河的开饭了!”
“第二锅米呢?淘好了没有?该下锅了!”
“陶匠们开饭了!迟了就没有了啊!”梅梅高大的身影在工地和厨房之间来回穿梭。厨师们对这个族长夫人都很尊敬也听她的话,后勤工作就在这一声声吆喝中顺利进行了下去。
五月下旬。城内的主要区域都已经完成了地基平整,开始建设排水系统和水井,由族的劳动力们都很不解。
“那么大一条护城河,还要水井做什么?”
我笑笑,刚开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古代的城里大量开挖水井,后来才在实践中明白过水井的重要性。
不过最让由族人眼界大开的还是陶器在建筑中的应用。所有的房屋地下都预埋了陶管,从房内连接到平均深度达到60厘米以上的排水沟中去,而主排水渠的深度已经接近1米,所有的排水渠都用砖或石砌底面和壁。
这个时代我还没有打算大量建设地下排水系统。但从房内引出陶管也算是一个重要的建筑文明标志了,相信很多年后,其他的文明才会这么做吧。
16道主排水渠分四个方向分别排入护城河中,利用十多米的落差开成护城河的一定流速,将污物排走。
6月底,终于迎来了住房建设的阶段,在太昊匠人为中心的建设队伍投入到住房建设以后,占城区近一半的居住区开始出现了一幢幢砖瓦房和土坯房,按我的要求,前期的砖瓦房不能超过总量的一半。先大量夯筑一批土坯房用于解决目前比较紧张的住宿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在由族诸村的族人们领到了两个月的4斤盐以后,不断有由族人要求加入到我们的建设工作中来,已经对工地的住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但太昊匠人们还是分了一点亲疏,凡是规划用于太昊族人居住的地方全都是砖瓦房,土坯房都是为由族人准备的。
呵呵!这会不会引发部族争端呢?太昊的匠人们还是有一种文明落差带来的优越感啊。这个东西暂时还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毕竟他们习惯了在太昊的优裕生活。在由族人面前会不由自主地显露出高高在上的心态。
就算是在太昊城里面,这些匠人们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
不过看来由族人并没有显得有所抵触,毕竟这些太昊匠人们在他们面前所展示出来的技术是由族人做梦也想不到地,不管在哪一个方面,即使是在厨房里,太昊的技艺都要明显地高于由族人。这让由族人对太昊族人的观感大为不同。
这是一种文明的落差带来的冲击,与姜由的牛骑兵带来的冲击方式不同,力度也或许更大,因为它的作用是发生在由族人思想的层面。
元方更加热衷于“我的”新房建设。在我没有明确反对的情况下,他居然深入地参加了一幢砖瓦房的设计和建筑。这间房目前也是城中所有砖瓦房中面积最大的。元方在里面为全家人都设计了漂亮的居室,还修了一间大大的厨房。
呵呵!这小子以后真的有机会住在这里吗?
7月中,大方城的建筑正如火如荼,一个消息从南方传过来:那些远远迁往南方的由族人已经找到了落脚的地方,那是又一片大山之南,仍有巨大的平原,无边的牧场,由族外迁的部落不愿再祭祀牛神,据说他们的长老们已经开过会,连由族的名字都将不会再用。
当年的由族,只是田地里的一颗嫩芽,弱不禁风,所以会在部族的冲突中四散流离,吃尽苦头,如今的由族再不复是当年那般孱弱,撒向哪里,就会在那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所以当成片的“由”部族连在一起的时候,就不再是嫩芽,已经抗得起更大的风雨——南迁的由族人自称为“苗”!意为连成片的“由”!
苗族就这样出现了吗?我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