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荒原红城最新章节!
我问约儿古丽,她的粉丝都喜欢买什么东西,因为我想到可以给玛依莎类似的建议,她做电商可以做新型的。
“好多东西他们都感兴趣,工艺品最多,你像以前他们不知道的马尾,在看到以后就有很多人买,既实用又能当装饰品,还有手工的刺绣、挂毯、民族服装等都有。有一些人会对铜器和木器有兴趣,大部分都是买几十块钱的东西。太贵的东西问的多,买的少,有人想买玉,巴扎上没有,我也不懂,就没接买玉的单子。”
“我还有个朋友,她想学学你做带货的生意,等什么时候我带她过来。”我说道。
“可以呢,提前打个电话,最好是在罕南力克巴扎,我家招待你们也方便,巴扎也大。”
算着时间差不多了,我带着老两口就去往喀什赶,老两口在巴扎上买了床单被褥和一些锅碗瓢盆,打算送给土专家两口子用。
“便宜,质量还可以,纯棉的,没想到这里的东西比上海的都便宜。”
在路上,瑶瑶妈妈给我说她买这些东西很划算。其实我们是一起买的,但看她那么的兴奋,我顺着就夸赞了几句。
时间还是没有算好,我们提早了一个小时机场了,看着时间还多,我就没有进机场,而是开着车在周围走了走,让老两口看看景色,没有带他们来过这片。
走着走着就到了荒地乡,平时的荒地乡并没有大规模的牛羊巴扎,但靠外还是有一些卖小吃的摊点。
老两口这个时候已经很为他们的朋友着想了,一直说这个地方可以带老陈来一下,那个地方没啥东西看不看无所谓。
老陈就是土专家,他老婆姓王,他们从机场里出来的时候,我几乎一眼就能认出他们两个,年龄大的乘客不多,两个人一起的更少。
一番寒暄之后,我带着他们先去了中央美地,认门放行李,接着就回到了家里,两个人虽然离开后就没有再回来南疆,但他们对喀什的建筑和民居还是比较的熟悉。
“和麦盖提农村完全不同了,农村里以前都是破破烂烂的房子,现在这种房子看起来豪华了很多,太亲切了。”
陈叔叔里里外外的看了两遍,这才感慨的说道。
“叔叔、阿姨,我这里本来也能安排你们住,我怕你们住不惯,中央美地那边毕竟比较方便,我这里的条件还是有点差。”我说道,其实我是担心他们想要住这里,我可不能再得罪华雯了。
“很好了,我们以前在团场,先后住过地窝子、土坯房,后来才住的是砖房,就算最好的条件也不能和这里比。”
陈叔和王姨一边在各处拍照,一边给我说。
“好了,你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了,等回去团里看看的时候都不知道变什么样子了。”王姨说道。
之后我带四个老人走路去吃了正宗的喀什饭,吃饭期间陈叔讲起了他们和南疆的渊源。
“我们两个是最后一批来新疆的青年,我和你阿姨是一个地方的,当时是郊县,我家里人口多,姊妹六个,我最小。一家人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当时我特别不想过那种日子,烧饭都要在家门口烧,一个小菜板,一个小火炉就那么过日子,其它条件够了,年龄不够,家里的几个孩子还是走了关系才到的新疆。”
陈叔一边吃,一边喝着啤酒,开始兴奋的回忆起当年的时光,我对他们的过去比较有兴趣,主要也是想知道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来新疆后的生活和思想。
“那个时候,南疆有全国各地来的知青,上海的算比较多的,但比起王震将军的部队,大部分上海来的都不打算一辈子在南疆。我是个例外,我那个时候就一心想着留在新疆,在新疆自由自在,能吃饱饭,回家就很差了。”陈叔说道。
“我家里条件算一般的,但我家的家庭成分不好,必须出一个孩子来新疆。我家三个孩子,本来是哥哥来的,但他听说要来新疆就跑出去了,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的妹妹那个时候还小,只好我来了,南疆的条件差,我刚来的时候天天哭,你陈叔就安慰我,逗我笑。”王姨说道。
“我年龄小,啥也不懂,和那些年龄大的也说不到一起去,所以我就喜欢往团场老职工家里去串门。然后就带着你王姨,渐渐的有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她才没那么想家了。我因为想留下来,干活也好学习也好都很积极,那个时候初中都没有毕业,初中毕业证都是找人拿的,不过那个年代也没人管这些。”
陈叔和王姨你一句我一句的回忆着他们的青春,他们几乎记得大部分的事情,足以证明那段生活给他们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后来,陈叔和当地人团结的比较好,就在知青们纷纷找各种渠道和手段想返回上海的时候,他选择留下来。
在一年的夏初,他路过团场边上的一个村庄,看到河坝里掉下去个巴郎子在挣扎,他毫不犹豫的就跳了下去,然后把那个巴郎子给救了上来。
因为他做的这件见义勇为的事,他被推荐去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返回了团场,然后和王姨表白,两个人成功的谈起了恋爱。
因为大学生难得,他很快调到了师部,在一个中学当了书记,之后进了教育局,他算是知青了比较成功的。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王姨考了大学,王姨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年代初了,两个年轻人结婚生子,直到这个时候仍然没有想着回上海。
“那个时候,每次回家探亲就坚定我留在新疆的决心,你不懂,兄弟姐妹都嫌弃我们,怕我们回去给他们带来麻烦,和他们争夺房子。我们那时候在师部住的可是大砖房,还带个小院子,院子里种了很多菜和花。”陈叔说道。
“可惜,机缘巧合,那个时候我被调到了乌鲁木齐,在兵团司令部工作,你阿姨也想办法调了过去。差不多八十年代中期,我们的孩子该上小学了,我们把孩子送回了上海,因为不放心孩子我们两口子下决心返回了上海。”陈叔说道。
“他们两口子是知青里的佼佼者,在新疆完成了学历提升和能力提升。”瑶瑶爸爸给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