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云暮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我不是慕容冲最新章节!

    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燕宰辅重臣姚嵩忽染恶疾,告假不朝,已逾半月。他一撂担子,就苦了任臻一忙地□乏术一头两个大,偏生还不敢抱怨。如今正乌着眼圈伏案疾书,一听内侍总管的匆匆来报,登时不敢耽搁,火烧火燎地往自己寝宫金华殿奔去。

    一进门便见姚嵩白着张小脸,当真指挥几个小黄门收拾箱笼,赶忙迎上去,将自己身上的一袭貂裘裹上他的身子,赔笑道:“虽刚入冬,天已大冷,怎穿地这般单薄还要劳心费力地忙活。”

    姚嵩恭恭敬敬地退开,俯身行礼:“臣自知沉疴,不敢再居于宫内,免得过了病气给陛下,自然要搬出宫外,回府自居。”

    “什么沉疴!这也是能混说的?”任臻当即拉下脸喝了一句,姚嵩立即认错,瓮声瓮气地道:“臣死罪,请皇上亦将臣流放到草长莺飞之地,说不定这气郁之症就不药而愈了。”

    任臻无奈地连咳数声,内侍总管知机,赶忙告退,顷刻之间,寝殿之内空空荡荡。

    既无外,任臻也不必再将就甚脸面尊严,上前将一把抱上榻去,嘴里告饶似地道:“子峻,冷战了十来天也该够了吧?何况气归气,千万小心别真伤了自个儿,病气入骨秉性孱弱,呵护保养尚且不及,怎经的起这般折腾?万万不可离宫。”

    姚嵩从温暖厚重的貂裘中钻出脸来,冷冷一笑:“怎及的上皇上能折腾?并州代地敕勒川,面积几与整个关中相等,就肯这般拱手他!暂割洛阳许昌予慕容垂都能理解,因为那儿迟早能拿回来,不过是为势所迫——但敕勒川那一大片土地全是不服管教的胡代民,若给了拓跋珪,怕就永远拿不回来了!一统天下就只不过是黄粱之梦!”

    “知道知道。”任臻好声好气地哄道,“正因为拓跋珪的势力已经完全渗透了敕勒川,各部头领都侍他为主,只是名义上奉大燕为宗主国,若真如所言除了拓跋珪,如何善后?北部边疆必定烽烟四起,军将疲于应付,此消彼长,不是白白给了慕容垂可乘之机?反正们拿下敕勒川也无法真正掌控,不若以此为饵保拓跋珪不反,同时也绝了他与后燕互通声气、拥兵养寇的观望之心,从此一门心思为攻打中山——岂不是一举两得?”

    任臻的战略眼光更加长远,他知道现放眼中原头号劲敌就是慕容垂,不灭后燕便难以统一江北,遑论挥师南渡一统天下,而以往与后燕战战和和的关键原因便于拓跋珪的暧昧态度——无论他如何不愿,拓跋珪已如楚汉相争之时的韩信,实际上有了鼎足而立的军事实力,便犹如一柄神兵利器,可杀敌一万却也要防自毁八千。当年汉高祖刘邦有那份胸襟气度暂许大将韩信齐王之位,以此换取死敌项羽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他也可成大事者不惜小节!

    姚嵩如何不晓得任臻此举实际上是堵死了拓跋珪的退路,但一想到他殚精竭虑煞费思量临了反倒成全了拓跋珪更进一步,自然怄地要死,恨恨地剜了任臻一眼,怒道:“自古称王成霸者从来斩草除根从不手软,对拓跋珪不杀反纵,难道真没存一点恻隐动一丝情肠?韩信僭越,高祖尚有吕后为他除去,且看有谁能为挟制拓跋珪的狼子野心!”

    任臻笑眯眯地接道:“不就是的吕后?”眼见一大早端来的药汤已快凉了还是一口未动,忙端来要亲自哺喂,姚嵩红着脸炸毛道:“不喝药!”

    任臻强行搂住他,不令乱扭动弹,安抚道:“子峻,的确舍不得杀拓跋珪,他乃亲手提拔,又是百年不世出的将才,必将成为平灭后燕的一柄利刃——但他毕竟是外,君君臣臣,利益缓急,分的清楚,倒犯了糊涂?”顿了顿,他压低了声气又道:“就像与叔明,无论之前如何敌对,如今不也携手共进,亲如一家了?他此次历险归来,九死一生,又可曾怪责过?”

    姚嵩一愣,心下发虚,嘴里却故作糊涂道:“几时与与与他亲如一家了?”

    说曹操曹操到,慕容永正巧推门入内,这一次他不着武袍未配剑履,一声箭袖窄身的金蟒绛纱王袍,越发显得玉树临风英武不凡。他见到搂一处的二,倒是神色如常地上前,对任臻禀道:“拓跋珪所部确已尽皆离开关中,陆续向北地并州开拔。”接着扭头对姚嵩道:“一气之下躲了这十来日的懒也该够了吧。”

    姚嵩气地一时忘了忌讳,翻身而起,瞪着他道:“可是出卖了?!”

    “自家,谈什么出卖不出卖。叔明什么也没说。”任臻摇头失笑,“拓跋珪进京前后,那连番动作,非昏聩,岂会一无所察?再看二近来神色,联想前后,事情的始末便不难揣测出个几分——到底也忒胆大了些。”

    姚嵩性子里虽有几分刻毒骄纵,但对任臻确然是爱到了极致,自然惧他当真动怒,当下面色讪然,虽还是低头垂目一副气鼓鼓的小模样儿,却也不敢再造次多言了。

    慕容永伸手抽走任臻捧着的药碗,忽然俯□去,吻住任臻的唇——任臻此道上一贯是个好撩拨的主儿,怔愣之后便本能地转舌相迎,唇齿婉转缠绵,带出了一点隐秘的濡湿之声。姚嵩被紧紧夹二之间,看地都震惊了,愤怒地挣扎起身刚开口斥了一句:“慕容永——”慕容永则138看書网、头也不回地顺手将手里的汤药悉数灌进姚嵩嘴里,呛地他一阵猛咳。任臻面红耳赤地把又搂进怀里,摩梭着背心给他顺气,顺带瞪了“胡作非为”的慕容永一眼。

    “看样子的病这是好了,那就来说正事。”慕容永双手环胸,一副不以为意地样子,“任臻说的也对,唯今之计看清情势,分清敌。拓跋珪的势力既然一时除不尽,那就干脆用他与慕容垂决一死战——两燕之争,时战时和,何日到头?四处树敌自然是不行的,西凉有苻坚,们后方无虞;北疆有拓跋珪,可为前锋尖锐;若能再联合江南的东晋王朝,则可对后燕全境完成包围,三路齐攻,何愁不灭其国——还是那个道理,‘远交近攻’,们暂时不能得罪晋廷。”

    任臻倒没想到慕容永前番受辱于谢玄,当时还激愤不已恨不得杀了谢玄泄愤,此刻却已能平心静气地盘算着与敌谋和,显见胸襟城府又有所长了。他点了点头:“三年五载之内,定要与慕容垂进行最后决战,攻破后燕中山,收复冀、兖二州。”尽快统一北方才能再腾出手来,挥军南渡,对付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苻坚当年走不完的路,圆不了的梦,他来替他!

    姚嵩听到此处,一时也顾不得置气了,从任臻臂弯中探出头来,他皱眉道:“若想结交东晋,那‘传国玉玺’泄露之事就不能穷追了?”

    “玉玺之事,知情者屈指可数,真要排查却也不难。”任臻沉吟道,“但估计这通风报信的内鬼只将消息传于谢玄一,而非东晋皇族司马氏,否则玉玺之事早已传遍江南朝野——谢玄必有难言苦衷才不得不自己出面私下逼索。”

    姚嵩撇了撇嘴:“咱这回釜底抽薪之计,已经把谢玄得罪惨了。他现可是东晋的大都督,节制全国兵马,岂会轻易与们合作,答应合攻后燕?”

    “两国邦交,他说的不算。何况谢家与司马儿之间的内部矛盾可大着呢——司马元显如今重用他,却也忌惮他——只要给当朝的司马元显足够的好处,足以诱他结盟。”

    姚嵩猛一摇头:“绝不能把玉玺给他们!”

    “这个自然。东晋王朝数十年来虽偏安一隅却一直以华夏正统自居,王谢子弟忙着清谈玄学之余还不忘将‘北伐’‘复地’挂嘴边,传国玉玺一旦到了他们手中,们就更是师出无名,立场被动了。”任臻洒脱惯了,很少珍惜什么东西,然对于这个冥冥之中与他渊源深厚又别有定情之用的传国玉玺心里却真是有些割舍不得。

    慕容永忽而一笑:“要与司马氏合作,只须一颗项上头颅即可。”

    姚嵩何等聪慧,眼珠一转便了然一笑:“西川谯纵。”

    谯纵出身世家,原也是东晋将领,数年之前趁东晋内乱谢玄离朝之际,割据巴蜀,自立为王,一直是晋朝的心腹大患。区区一个西川自然不足以抵抗东晋兵锋,所以过去这些年,谯纵一直向北朝政权靠拢,司马氏屡次西进用兵,却皆无功而还,盖因原先的前秦与后来的西燕都有暗中派兵援助谯纵,以达到制衡东晋使其无暇北顾的目的。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暗通款曲——故而此次兵乱,谯纵才可及时发兵威胁要进攻荆州,迫使谢玄退军,从而解了西燕燃眉之急。

    “本想借谯纵控制巴蜀,再顺流而下以图江南,看来是不得不舍了。”任臻不无可惜地一叹,“前些年白浪费了许多钱帛粮草资助他们对抗东晋。罢了罢了,那谯纵也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投靠们,心底还是自认华夏子弟世家贵族,绝不可能与们这些‘胡’真心交好,弃亦无妨,只是不能让谢玄平白得了这么个大便宜。”任臻这话委实说地凉薄,丝毫不挂念前番谯纵出兵相助之恩,他看来,乱世皆无义战,只要达到最终升平大治的目的,个名声又算的上什么?何况两国之间,从来只有一时的利益情弊,岂有永恒的朋友敌?

    慕容永一点头道:“明白。尽快前往汉中坐镇,与成都的谯纵接头,暗中助他再次进攻东晋。此后种种,再行进退。”

    “不让东晋危机四伏,疲于应付,怎么显得出与结盟收复西川的好处来?”姚嵩击掌笑道,“再以河南之地相邀,诱他们夹击后燕,三面伺敌,任慕容垂战神转世亦难应付!”

    任臻却有些不舍地看向慕容永:“只是才刚刚回京,这便又要去汉中了?”

    慕容永苦笑了一下:“受俘于谢玄,虽事出有因,到底是毕生之辱,臣只想尽快戴罪立功。。。”

    姚嵩听了一愣,心里顿时大骂慕容永也会如此使诈。果然任臻立即颦眉促声道:“肝胆相照无分彼此,叔明何出此言!”

    “是臣失言。”慕容永适时地低下头去,沉声道,“但为皇上披肝沥胆任劳任怨却也份属应当。。。”任臻又是心疼又是感动,当即倾身握住他的手,刚道了声叔明,慕容永便顺势搭住他的手,忽而一笑,竟带着些许捉狭的意味:“皇上可会好好奖赏臣的劳苦?”

    没定性的任臻立即五迷三道地磕头如捣蒜,恨不得身后竖起一根尾巴来左摇右晃一番。姚嵩则旁看地差点气结——特别是那慕容永临了还不忘丢给他一个抱歉的眼神。他顿时一脸黑线:原以为慕容永这种阴沉深重又爱记恨的性子只有暗中吃死哑巴亏的份儿,谁知真要耍起手段却一点儿也不输与他!

    慕容永待任臻起身暂离才觑机转向姚嵩,正色低声道:“见好就收,久拖无益。”

    姚嵩一愣,顿时明白慕容永是提醒他任臻虽猜出拓跋珪入京后他二的暗中所为,但却不知道“河南之变”导致他中伏受伤沦落敌手之事,亦是源自姚嵩手笔,为的是逼反拓跋珪。任臻对再优容宠信,此事却也算触及他的底线若知晓怕也定难善了,自然是尽快揭过为好。

    姚嵩沉默地咬着唇,不说话、不吭声,却显是听进去了。

    东晋国都建康城北有山名为“清凉”,西麓之下便是长江水惊涛拍岸,之上则有绵延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环山扼险而筑成一座规模恢宏的天然城池,时谓之“石头城”。

    此城自东吴大帝孙权定都秣陵时开始修建,也是江南最重要的水军基地。石头城地势险峻,依山傍水,夹淮带江,自古就有“石城虎踞”之称。晋室南迁定都建康之后,长江以北的胡骑铁蹄的威胁便从未淡去,故而谢玄继任兵马大都督后便着力修缮石头城诸多工事,并调遣北府精兵长年驻守,城内更增设石头库、石头仓,用以储备大量军粮兵械,堪称固若金汤,南朝士民无不以此为拱卫建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以往肃杀的石头城今日却谈诗论歌之声不绝于耳,难得有了一点世家风流的意味,却原来是东晋大都督谢玄此设宴为出镇会稽任满后返回建康的中书令兼丹阳尹王恭洗尘。原只是为友接风的小宴,然谢玄何等也,建康城内乌衣巷中惟其马首是瞻的王谢子弟文墨客们闻风而至,一时之间,清凉山之巅竟有如早年兰亭雅聚一般冠盖云集,鸿儒往来。

    清凉山顶有一八角小亭,上书一幅楹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注1),墨意酣畅,飘若浮云,颇有当年王右军之行楷风范,正是谢郎手笔。

    作为贵客的王恭开席之后方才姗姗而至,一面慢悠悠地拾级而上一面只对居中为主的谢玄遥一拱手:“贤弟恕老夫慢待来迟!”

    谢玄统帅三军、官居一品,节制荆扬二州,便是安帝召见都要客客气气的,何曾这般托大。谢玄却似毫不意一般主动起身,还礼相迎,一面命备座,一面笑道:“孝伯兄为国出巡,一路辛苦,等既是专为您接风洗尘,稍候又有何妨?”

    刘裕作为得以列席的少数武将心中却是一声嗤笑——王恭名义上领丹阳尹,替天巡视,出镇会稽,实则是因为与司马元显的亲信王国宝交恶,而被排挤出了国都建康,谢玄暗中活动才令朝廷将其召回,此时大张旗鼓地军事重地石头城为其“荣归”而设宴,也是别有意图——王恭毕竟算是谢玄领衔的“士族派”朝中的清流代表,再动他之前最好再加掂量。只是谢玄的煞费苦心、敲山震虎,刘裕看来却是觉得有些不值——除了出身高贵,这个抱残守缺不肯变通的老顽固,有甚可骄傲的?

    席上的王谢子弟亦纷纷起身行礼致敬,王恭一一答过,才命随身小厮亲自展开一张六尺见方的精美竹簟,铺设于自己席位之上,自己盘腿坐下,笑对谢玄道:“愚兄择席,不惯他物,还请贤弟见谅。”

    谢玄不以为意地笑笑,便让杨平撤了自己准备的草席——他与王恭多年相交,素来深知彼此性格,自不因此小事不快,何况王恭对其愈倨傲,就愈能抬高自己的地位名望,对他们王谢子弟门阀士族总体而言也就愈有利。但同席的刘牢之、朱龄石、刘裕等由谢玄一手提拔的寒门武却皆是对其暗生不满,此乃后话不提。

    正当席上觥筹交错,诗酒唱和,和乐融融一派风流之际,忽有一道少年音含笑高声地打断了此刻的好气氛:“诸位好生雅致,踏春赏景,怎就忘了知会本王一声?”

    谢玄与王恭互看一眼,连忙扶膝而起,迎下阶去——那不请自来的翩翩公子可不就是如今权倾朝野的相王世子司马元显么?于是唬地席上诸齐齐起身,对着司马元显叩拜下去:“参见殿下。”

    “诸位请起,今日不朝中,不必拘谨。”司马元显脚不沾地地领着王国宝排众而入,王谢二面前站定,侧着头笑微微地道,“小王兴之所至,突然叨扰,二位不会不欢迎吧?”他今日一袭鹤氅,长袍广袖,峨冠博带,望之飘飘有如谪仙,越发衬得面如冠玉、风姿动,比此时亭中任何一都更似个潇洒清谈的世家贵介,丝毫也看不出平日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的魄力来。

    谢玄淡淡一笑,抱拳道:“殿下言重了。今日本就是友小聚,何敢相烦?”

    司马元显摘了鹤氅,随手丢给王国宝,自己自顾自地迈步走向主位,提袍落座,方才似笑非笑地看向谢玄:“是么?昔日小王屡次相邀,谢都督都婉言相拒,小王只好厚着脸皮亲自来访了。”

    席间顿时一派静谧,众皆大气不敢出,连根针掉落地上都能听地一清二楚。谢玄面色不变,从善如流地恭声答道:“西川谯纵之乱未靖,朝廷须时刻谨防其东来滋扰,末将重任身,不得不常驻京口与石头城,练兵督军,未敢稍止,故而无暇回京向王爷请安,还望恕罪。”

    司马元显凝了神色,微一眯眼——这满朝文武,也只有这“谢家宝树”敢对他如此说话!偏偏又和颜悦色彬彬有礼,教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王国宝察言观色,知道自家主子不想与谢玄交恶,如今又有点下不了台,便指着左近那张编制精巧的竹簟开口插嘴道:“这六尺簟手工了得,一望便知非是凡品,不知是哪位大的爱物?”

    王恭倨傲地瞟了他一眼,轻飘飘地答道:“此乃下自会稽所得。世常赞秘书丞大‘后房伎妾数以百计,天下珍玩充满其间’,这区区鄙物倒是难得能入得了大法眼。”

    王国宝本只为转移话题,谁知却正好撞上王恭这刺头,又被大肆讥讽了一番,正尴尬之时,司马元显忽然发声道:“既国宝难得喜欢,王大何不成之美?”

    王恭顿时一愣——一席六尺簟固然不值一哂,但他一贯刚直不屈,与王国宝交恶亦所共知,若此物由他转赠王国宝,会给留下多少话柄?然而他可以尽情讽刺同族晚辈王国宝,却不敢真对司马元显放肆无礼,遑论拒绝?明知司马元显是故意给王国宝撑腰而扫他颜面他却不敢不从,只得冷着张脸命仆从将六尺簟好生卷起,送至王国宝身边,自己则不管不顾地望原地盘膝一坐——摆明是一副怨气丛生抗拒不满的模样。

    司马元显微乎其微地一皱眉,对着王恭语气一沉:“中书令大自会稽还,故应多此物,当不至吝惜吧——小王府里尚有几件不入流的缀宝竹簟,今日就送到大府中以为交换,可好?”

    他语气随和,意思却重,王恭一愣,登时不知如何作答,谢玄曼声出言道:“殿下有所不知,孝伯兄刚正廉洁,身无长物,如今以簟相赠,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并非有意为之。(注2)”王恭见谢玄解围,连忙顺着应承下来,司马元显这才收了不虞之色,笑道:“此物小王本谓卿多,故替求耳,如今看来,是小王的不是了。”

    王恭连忙告罪逊谢不已,众续宴,然有司马元显这尊大佛,无不噤若寒蝉,又岂敢尽兴喧哗?唯有司马元显很是自地喝酒啖食,堪称快哉。酒过三巡方才起身道:“天色已暮,恐皇上晚间还要传召,小王先走一步了。”众连忙起立相送,司马元显却一摆手,命他们止步:“只须都督一陪送即可。”

    谢玄本没想一路陪送,如今却被点了名,只得亲自送下山。

    石头城环山而筑,地势陡峭,止有一条羊肠笑道可供上下,司马元显与谢玄并肩前,将王国宝等一众随从抛身后。司马元显一面行走一面探头俯望山脚之下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谢玄刚欲出身提醒他小心足下,便见司马元显一脚踏空,一记踉跄,忙伸手将扶住,低声道:“殿下当心。”

    司马元显却没有立即起身,而是顺手攀住他的手肘,轻轻一笑道:“谢郎果然还如当年一样待。”

    谢玄松手退开,平平淡淡地道:“末将不知殿下何意。”

    司马元显却不如他意,反手一把攥他的袖角:“昔日父王将送至谢宅让教导文字武艺,三五年间与寝食起居皆一处,宛如师徒,这份情谊,谢郎忘了?”

    夕阳斜照之下的谢玄依旧温润如玉,目光中却透出一丝冰冷:“末将才疏学浅,教不出殿下这样只手遮天的俊杰。”

    司马元显不怒反笑,当下一扯嘴角道:“都督是怪架空父王,把持朝政?旁如何看不乎,但非凡夫俗子,难道看不出如今的东晋朝廷门阀林立,如一盘散沙;国家大计,需要的不是百家争鸣而是一代权臣!?父王老迈,耽于酒色,已不适合当朝理政,而司马元显,代之有余!”

    谢玄冷淡地撇开头去,嘴里道:“殿下莫忘了皇上年将十八,已可亲政。”

    听到谢玄提及那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白痴”安帝,司马元显颇感有趣地抿嘴一笑,道:“差点忘了谢郎如今官拜太傅,等同帝师,难怪这般袒护那皇帝徒儿——既如此,又为何厚此薄彼,不肯认?同为司马氏的皇族血胤,与皇上,有何不同?!”

    谢玄闻言猛地转头,目光如炬地直射向他,断然喝道:“王爷慎言——此话等同谋逆!”

    注1:“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非南朝文字,此处借用。

    注2:王恭“身无长物”一典出自于《世说新语》,原为王忱(亦是太原王氏族)向王恭索要竹席,此处因剧情需要改为王国宝。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都抱怨复杂,下文我会尽量改进的。话说其实我已经省略很多了,为了故事脉络删掉了牛逼哄哄的恒氏家族,我多想写那个和刘裕生在同个时代的倒霉孩子楚帝恒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