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长弓牧野文集最新章节!
第一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心里像揣着几只小兔子。
儿子比我还紧张。在他的眼里,天底下所有男人都无法跟他的老师比肩,家长也不例外,且不说学识修养,单说个头和气质,这一辈子都赶不上。想想也是,人家班主任身高1。8米以上,体重60千克以下,举止潇洒,玉树临风;而自己的家长身高勉强及格,体重却高达80千克,两袖清风,还冒充富态,孩子怎不心生忐忑?
“别穿西装,否则,你在老师面前会显得没内涵。”临行前,孩子再次叮嘱我:“也别穿体恤,否则,你在其他家长面前会更没自信。”
所幸,我不是最窝囊的家长,还有比儿子更苛刻的孩子。班里一个光荣榜上有名的女生的母亲,曾是班主任同班同学,这孩子说话更不留情面:“我没弄明白,你们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进校门的时候,巧遇这个女生的母亲,虽然熟识,却不好意思寒暄。说什么好呢?两个不成功的家长,两只孩子眼里的老苦瓜,心里都藏着欲说还休的小九九,的确没有什么可寒暄的。
我知道自己不是成功的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既无“飘洋过海”的奢求,也无“山高我为峰”的欲望。我唯一的梦想,就是跟孩子一起分享学习,分享生活,分享成长,将点点滴滴的欣慰,汇聚成滔滔不绝的江河,来润泽彼此的人生。因此,当别的家长为孩子英雄榜排名而忐忑不安时,我却常为孩子细微的进步感动不已。
家长会是与孩子分享的契机。以前,孩子在外地上初中,家长会大多由亲戚代劳,偶尔电话联系,老师的语气颇多责备。但是,我知道,责备归责备,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却从未缺位,别的不说,老师叫儿子乳名比我们还亲切,仅那份融洽,简直让人嫉妒。现在,孩子回到我们身边上高中,又遇到满意的学校、满意的班级,满意的老师和同学,这是生活的特别眷顾,说什么也不能错过。
家长会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视频会议,校长和年级主任讲话,第二段才是班主任、任课教师跟家长交换意见。按惯例,校长的主题报告大多是作形象宣传,年级主任讲话则是严肃训诫,只有到班级这个层面,才会跟自家孩子直接有关。所以,有些家长并不在意前半段内容,而是千方百计想跟老师提前约谈。
实际上,校长的讲话非常重要。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教育模式、教学艺术等,都会体现在他的言谈举止甚至语气语感之中。这次家长会,年轻的校长并没有细数学校的种种荣誉,而是心平气和地跟家长聊了两个哲学命题。
一个是破窗户问题。一扇玻璃窗出现了一条细微的裂缝,有人因小见大,马上去修补,有人见惯不惊,蓦然视之。于是,就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迅速修补好的窗户,或许会留下些许瑕疵,却仍在继续发挥作用。而听之任之,则裂缝越来越长,很快成为破窗户。谁喜欢看破窗户呢?从它面前经过,有人会批评,有人会嫌弃,有人实在不愿待见,干脆给它一拳、踢它一脚,彻底捣烂了事。
校长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难免遇到挫折甚至误入歧途,只要及时发现,及时矫正,就不会影响健康成长。相反,漠然视之,听之任之,就会像出现裂缝的玻璃,在暗示的作用下,引来更多的破坏,直到无法挽回。
另一个是起始位置问题。一群人去爬山,有人花很多时间在山脚下调整状态,有人则马不停蹄地直入正题。等到山脚下的人调整好状态,先出发的人已到半山腰。到了半山腰的人,显然更容易受到顶峰的激励,攀登的速度也更快。所以,尽快后来者的决心和勇气可嘉,但是,除非奇迹出现,在规定时间内,率先到达山顶的人应该是最早出发的人。
校长说,三年,只是一段短暂的赛程,在起点徘徊太久,必然影响过程的发挥。迅速抢占靠前的位置,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实战中,都更有利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两个小小的命题,浓缩了关于品行、学识、成长等诸多思考,也体现着一所百年老校的人文积淀与传承。这些看似遥远的话题,或许正是研读这所学校的参照,如同一棵树,绿荫能伸展多宽,最终还是取决于它的根脉扎在何处。
有人说“小题大作”是一种策略;也有人说“大题小作”是一种智慧。其实,无论策略,还是智慧,能够在短暂的家长会上,把家长普遍关心的题目做得深、做得透、做得活,就是上作。
孩子的班主任就是这样的人。这个在孩子眼里帅气得“冒泡”的老师,很善于拿捏教育的分寸,即便对家长,也是如此。班级交流时,他出人意料地没有当众公布学生的成绩和名次,而是将学生自己填写的情况汇报单,悄悄递到每一个家长的手上。这个善意举动,既保护了孩子的隐私,也保护了类似我这种不成功家长的自尊,一种隐隐的感动,顿时在心底蔓延。
“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开始。”班主任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起点,没有终点。孩子时时在变化,过去和现在不一样,今天和明天也不一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个道理我明白,不能拿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孩子。
“但是,有些习惯却难以改变。”班主任说打了个比方。地上有一个坑。孩子第一次在这里摔了跟斗,会生气地说“我晕”;第二次又在这里摔了跟斗,会愤懑地说“我猛晕”;第三次依然如故,在同一地点犯了同样的错误,你猜怎么着?他不是去填平坑洼,也不是设立警示标识或绕道而行,而只是拍拍脑袋,自我解嘲“我狂晕”
“所以,我们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放在第一位。”班主任因势利导:“希望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重视细节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反思错误的习惯。”
“聪明的孩子,善于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自以为聪明的孩子,喜欢把完整的时间揉碎。”班主任针对合理安排时间习惯,讲了一个“左边口袋和右边口袋”的故事。一个智商不算太高的孩子,却能在奥赛班游刃有余,就因为他能合理安排时间。他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制成一张张小卡片,放在左边衣袋里,哪怕只有一两分钟时间,也拿出一张来看看,看过了,就放进右边衣袋。等左边衣袋里空了,又从右边衣袋里拿出卡片再看,记住了,又放回左边口袋。就这样,反反复复,边走边看,顺利走进了北大。
“错一个字,漏一个标点,就失去一个机会。”班主任这样解释重视细节的问题。排在年级前10名和前100名的孩子,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同样考90分的孩子,却有本质的不同。这不是悖论。这个班的孩子,有不少人学有余力,常有吃不饱的感觉,喜欢独立钻研深难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连任课老师都感到吃惊。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只顾朝前看,不愿看脚下,常常走得深一脚浅一脚。
“要紧跟老师的脚步,也要学会自己找路,两条腿行走才稳当。”班主任举例说明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今年延考区的考生反映,物理试题特别难,不少理科成绩好的孩子都败在了自己的特长学科上。原因何在?因为其中一道分数较大的物理试题,要用数学方法来解答,想到了,就很简单,想不到,就一筹莫展。今年学校高考重本净增人数多,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孩子们学得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课前不预习,好比盲人摸象;课后不复习,好比漏勺舀水。”班主任说,养成及时预习和复习巩固的习惯,往往事半功倍。他还深情地讲起他的前任搭档,那位已经退休的数学老师的故事。他说,就在退休前一天的晚上,学生已经就寝,这位老教师还独自坐在办公室演题。一个教了几十年数学的老教师,还需要如此兢兢业业么?这位老教师说,水平再高的老师,也难免在课堂上突然卡壳,有备而来,是避免尴尬的唯一方法。学生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
“任何先进科技成果,都可能被仿效,微软以黑屏的手段警告盗版,并非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佳选择。”班主任因事论是,细说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价值:“唯有不断地思考和创新,别人才无法替代,也难以模仿。”就像今年难住无数延考区考生的那道的立体几何题,不善于思考的孩子,刚拿到题就惊呼,试题出错了。试题真的错了么?不是,是孩子们习惯了端端正正看试卷,但是,由于角度问题,从正面看,很难完成空间想象。假设换一个角度看,或者试卷没有摆正,孩子们就会发现,这道题其实并不复杂。
“犯错误很正常,不正常是被同样的错误反复纠缠,甚至搅得焦头烂额。”班主任说,孩子们只有养成反思错误的习惯,才不会经常喊“晕”他说,他以前所带班级,就有一个“狂晕”的孩子,连高中入学最低控制分数线都没有上。也许是入学的艰难深深刺痛了他的自尊,让他学会了反思和自省,高中三年,他很少在同一个坑洼面前摔跟斗,最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他喜欢的中国人民大学。
“进入这个班级,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班主任最后谈到我们所关心的适应能力问题:“比如做作业,有的把它当作完成学业的规定程序,而我们只是把它当作训练答题速度和准确率的手段,应该10分钟完成的练习,就没必要用20分钟完成。”
“但是,这绝不是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借口。”班主任第一次用批评语气说:“前几天,有个孩子的亲戚找到我,要帮孩子洗衣服。我很不客气地对这个孩子说,我直接帮你拒绝了亲戚的提议。因为,我觉得,你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自己洗衣服。”
班主任讲话并不长,半个小时不到,语速也不快,但是,那种直入心底的分量和延伸发散的容量,却在不知不觉中,引发了家长们沉甸甸的思考。难怪孩子们如此热爱他们的老师!坐在孩子的座位上,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对这样的老师说:“虽然我不是您最好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好的老师。”
放学回家,老学生将小学生请到跟前,零零碎碎地汇报参加家长会的收获。孩子听得很专心,还不时点头应答。
我突发奇想,问孩子:“我这个学生听课还行吧?”
“没有从左边耳朵进去,右边耳朵出来,可以给60分。”儿子拍了拍我的肩,淡淡地说:“看来,您已经懂得养成6个好习惯的重要性了。”
“60分?!”我当然不满意。
“给您这个分数,已经有鼓励性质了。我们班主任绝不止这个水平,你打了很多折扣。”儿子不无遗憾地说:“真是奇了怪了,班主任的话那么精彩,怎么从你嘴里说出来,就变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