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情思

刺桐儿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刺桐儿文集最新章节!

    清明节回了一趟老家,给老父亲扫扫墓。因为在外地工作,父亲去世近十五年了,清明节回家扫墓这是第二次。因为我回去的时间短,兄弟姐妹约好时间也全都回了家,四月二日早上六点多按定好时辰一起去给父亲上坟,赶上下雨,山路不好走,按家乡的风俗做完该做的事情,回到家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多了。下午去了另一座山上的爷爷奶奶的坟地。从情理上说,应当把父亲的坟和爷爷奶奶迁在一起,只是因为家乡已经划入了市区,土地开发热火朝天,山地也越来越少了,爷爷奶奶的坟地的边上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再者家里人找风水先生说父亲的坟地风水不错,能不动尽量不动了。入乡随俗,我也只能按家乡的规矩办了。

    中午在大弟家吃饭,日子好了,饭菜很丰盛。清明节,按老家的规矩,是要七天禁炊火的。家家户户提前蒸好各种糕点饼包和各种时令蔬菜,一张张薄薄的面饼,卷上菜肴就是清明节期间的主食。虽然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七天禁炊火的习俗不再有人认真的去遵守了,糕点饼包也有人专业化的生产了,但是清明节吃春卷的习俗,却一直为乡亲们所喜欢而一直沿袭下来。

    闽南的风俗习惯是比较传统的。一年到头各种各样的的节日名目繁多,几头每天都有节日,礼节规矩也很繁复。但是仔细一归纳,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敬神明,保佑平安;二敬土地,赐我衣食;三敬祖先,福荫后人。我对历史没有研究,分析也许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据说闽南人大部分是在隋唐年间为了躲避战乱,从河南中原地区迁徙入闽的,福建山多交通不便,先人们躲入大山与外部世界隔绝,对故乡的怀念,把故乡的传统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了下来,几年前,我曾经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篇文章,文章说闽南话是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二是,福建山多地少,先人生活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安于现状者,走出了大山,漂洋过海去探寻外部精彩的世界。只是风浪无情,不知道有多少先人一去不归,葬身鱼腹。在家的妻儿老小,出门时十里相送,在亲人没有归来之前,望眼欲穿只能天天烧香上供祈求神明保佑。至今在泉州的海边,还留有望夫崖。待到亲人历尽千辛万苦安全返航,合村同庆,三牲五果感谢观音菩萨保佑。所以,闽南的妈祖庙福荫海外、香火长盛不衰。

    也许是第一个清明节放假,今年回乡扫墓的人特别的多,三日下午从泉州回厦门,车站大厅里买票的旅客排成长龙,我排了近半个小时后,竟然买不到票。好在在泉州各种生意都有人做,很快就找到专门揽客的私家车,和另外三人拚了一部车到了厦门。

    坐在车上,望车窗外面生机盎然的南国风光,我想,在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上,之所以能有绵绵不断创造让世人瞩目奇迹的力量,原因也许源自于:对大自然的、对先人的敬畏和敬仰;对美好生活百折不回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