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幸福的小农民最新章节!
190。 捉鸟
“你们几个娃子去干啥?”吃过午饭,孙刚和赵涵在大门口坐着,看见村子里几个熊孩子拿着网子,往北边去。
“小刚叔,我们去沾鸟。”汪远回答道。
捉鸟大概是所有农村孩子的主要乐趣之一。在农村长大的男孩子没有捉过鸟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捉鸟的形式很多,打鸟、抓鸟、扣鸟、滚鸟、沾鸟。
过去鸟的种类也多,数量也多。有胡皮喇、黄三倔子、瞎老叶子、麻鹳、油拉鹳子、沙半鸡、串鸡、江溜子、麻乍、五彩颏、蓝大胆、鹌鹑、灰大胆、雪鸟、酥鸟、麻雀,加上很多叫不上名的,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鸟,总共要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
有单独飞的,有结伴的,还有成群的。成群时少则几十只,多时几百只甚至上千只。
这些鸟中有的是候鸟,有的则不是。
冬天来了,江河解冻,万物寂静,很多候鸟便飞到了水肥草美的南方过冬了。
每到这时,天空中就少了它们色彩斑斓的身影,而灌木丛、树林里、小河边那些它们曾经的乐园,就会被一些非候鸟所占领。
一旦进入它们的领地,就如同进入了人声鼎沸的大剧院,各种鸟声此起彼伏,演奏着悦耳动听而又不为人知的合弦乐。
一旦进入深秋,候鸟们都飞走了。旦仍不见鸟的数量减少,特别是下雪以后,酥鸟、雪鸟蜂拥而来,一大群一大群的从头顶上飞过,有时竟遮蔽了半个天空。
小时候,就捉鸟而言,孙刚算不得行家,但却知道不同时期需捉不同的鸟。
春天的时候,主要的捕捉对象有斑鸠、麻雀、灰大胆等,尤其是灰大胆,它们反映迟钝,胆大妄为,虽体积很小,但成群结队地贴着地面飞快地跑动,在地里找食吃。
要捕捉它们,最好的方法是下夹子。
用粗铁丝撇成两个弓状的半园,用另一粗铁丝在弓弦处将半园固定,弓弦中间向后撇一把儿,平放时像一把扇子。
弓弦的两侧用钢丝缠绕,钢丝头撇成小钩反搭在弓背上,使两个半园在张开时有弹性。
在钢丝的中间拴一细绳套,绳套穿过一很短的空心木棍,头上打一结儿。空心木棍上用刀做一揢儿,后面的把儿上拴一绳,绳的另一头拴一木棍,木棍的另一头削成平铲状(叫支棍)。
用的时候把两个半园张开,将支棍越过上面的半园,支住空心木棍的揢儿。
夹子是需下食儿的,通常是在去年的玉米茬子里剥找冬眠的玉米螟。
睡了一冬的玉米螟刚刚苏醒过来,胖乎乎的,是鸟儿们的美味佳肴。
将玉米螟的尾巴塞进空心木棍中的绳套里,用空心木棍向上顶紧便将虫儿挤住,再用支棍支住揢儿,夹子就算支成了。
夹子下在哪里,是有学问的,下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要掌握鸟儿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一般来说,位置要选在鸟儿的栖身地和觅食地,但灌木丛和树林是下不了夹子的,多数是选在玉米地、谷地和高粮地里面。
选一突出醒目的地面,扒出一浅浅的坑,把支好的夹子放在里面,上面用浮土轻轻地把夹子埋上,只把尚能爬动的玉米螟露在上面。
还要根据鸟儿的种类来设定鸟食儿的深浅,也就是鸟食儿在夹子中间的位置。比较大的鸟要设的靠中间一点,小的鸟要设的靠前一点,否则的话,大鸟会打在嘴上,象油拉颧子;小鸟会打在尾巴上,会跑掉的。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需要溜鸟,就是把别处的鸟往下夹子的地方撵。
溜鸟也是有学问的,要嘴里打着口哨,轻轻地,不能动作太大,太大了会使鸟儿受惊跑掉的。
等鸟儿落在夹子附近,便远远地蹲下,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夹子,一旦打着了,便飞跑过去把鸟从夹子上取下来揣进口袋里。
要是没有较长的时间,就只有守株待兔了。那时候书包里经常放着几盘夹子,上课前在学校附近的地里下好,一下课便以百米冲剌的速度跑去看,打着了,便把鸟取下再把夹子下上,打不着再回来等。
弄的上课时都心神不定,为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
用夹子打鸟是要选择地点的,而用弹弓打则是灵活机动随处可行的。
弹弓的制作很简单,或砍一手指粗的树丫,或用粗铁丝撇成下面带把儿的u型,用两条有弹性的橡胶皮分别在u型的上端固定,再找一块稍宽一点的长方型毛皮,用橡胶皮的另两端拴住,就作成了弹弓。
弹弓的子弹很多,可以用小石头,硬土块儿,当然,最好使的应是用泥团成的圆球。
农村的泥到处都有,但做泥球需用黄泥。雨后,在水坑边挖出黄泥用手团成直径约两三公分的圆球,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由于黄泥的粘度大,晒干以后便如石头般坚硬。
于是,常常是一边口袋装满了泥球,一边口袋装着弹弓,发现了鸟,便将弹弓掏出,把泥球用弹弓后面的毛皮包上并用手捏住,另一手紧握弹弓的把儿,两手用力将橡皮条拉伸,瞄准目标,待拉到近极限时,捏泥球的手猛然松开,泥球便在橡皮条的弹力下如箭一般射出,一旦击中,鸟儿便应声落地。
用弹弓打鸟的技术性很强,往往是事倍功半。同时,由于操作不当,打破门窗、打到行人或打伤自己的手的事也经常发生,如被人找到家里或学校,受打骂和训斥是免不了的,至于弹弓被没收更是家常便饭了。
进入冬天以后,捕捉对象便是酥鸟、雪鸟和麻雀了。这时候的鸟虽然种类不多,但数量却是很可观的,特别是酥鸟和雪鸟,成群结队,落在哪里便是黑乎乎的一大片。于是,伙伴们便又有了捕捉的灵感和妙招。
特别是下雪后,大雪把整个原野都覆盖了,鸟儿们为了活命,便纷纷飞进村庄觅食。
这时在场院里清扫出一块地面,上面撒下一些粮食,粮食上面用木棍支起一个大大的筛子,木棍底端拴一根长长的绳子,捉鸟的人手里牵着绳子的另一端,偷偷地躲在远处,见鸟儿进到筛子底下吃食,便将手中的绳子猛地一拉,鸟便被筛子扣住了。
还有一种方法叫扒拉杆,就是在撒上粮食的地面上钉一个橛子,找一个直的木杆,木杆的一头拴上长绳子,并将拴绳子的一头挡在橛子上,利用杠杆原理猛拉绳子使木杆的另一头击打正在吃食的鸟儿们,往往是事半功倍收获颇丰。
最文明,最有乐趣的当属于滚鸟了。
用木条、竹条、柳条、笤条或高粮秸,扎成一个大大的笼子,笼子的上方安上几个滚儿。
就是把笼子上面的一扇窗子做成活的,表面上看是平的,和其他窗子一样,但实质是可以上下滚动的。
滚儿的上面还绑有谷穗,鸟儿一旦落在上面吃谷穗,便会被滚进笼子里。
为此,笼子的名字就叫作滚笼。
滚笼的制作是很有讲究的,但笼子的大小和滚儿数量不是固定的,有两个滚儿的,有四个滚儿,还有八个滚儿的,当然,八个滚儿的笼子体积很大,工艺和制作水平自然很高,也是一般人做不出来的。
用滚笼捉的鸟主要是酥鸟,酥鸟的特点一是体积小,二是喜群居,很少有独处的,三是主要栖息在树林里,很少进村庄。
每天早上是酥鸟觅食的时候,因此天刚蒙蒙亮,就要在笼子里放上一只体质健壮精力旺盛,又能叫的酥鸟,然后把笼子掛在树林里。
笼子里的酥鸟不停地叫,便招来了大量的酥鸟,树林里顿时百鸟争鸣,像开了锅一样。
鸟儿们争着吃滚笼上的谷穗,不经意间就被滚到笼子里去了。
村子里老吴头就是几十年前滚鸟的高手。记得他当时有两个八个滚儿的滚笼,做得非常精致漂亮。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用木棍挑着两个大笼子去离村子不远的树林里滚鸟。多的时候一次能滚一面袋子,大约有几十只或者上百只吧。
进入冬季以后,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树林里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用很细的丝线做成一张大大的网,两面拴在长长的木杆或竹杆上,在树林里找一块空地把网张开立在那里,附近的树上再掛上一只鸟笼,里面放一只鸟,鸟一叫,便招来了鸟儿,鸟儿多了,来回乱飞,便会沾在网上下不来。时间一长也会有不小的收获。
麻雀不是候鸟,长年生活在北方。
麻雀还有个土名,叫老家贼。之所以叫老家贼,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麻雀多数居住在村子里,经常偷食农民的粮食;二是麻雀很狡猾,土话叫很贼,像上面说的那些方法是很难捕捉到的。
对付它们最有效的方法是抓。白天是抓不到的,一到晚上,麻雀们大多都栖息在民房的房檐下或房山的檩子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