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碧玉簪儿文集最新章节!
那天在网上见到好友写无人喝彩——婚外恋中的女人的帖,心里犯嘀咕:女人婚外恋无人喝彩,难道男人就有人喝彩吗?回答勿容置疑是肯定的:婚外恋中的男人同样也无人喝彩!
婚外恋顾名思义就是婚外的恋情,也叫外遇。曾几何时叫“偷情”过去民间的俗语叫“偷人”而时下在华夏大地享负盛名的婚外恋,正是国人在接受西方开放观念后对过去那两种说法改名后的一种文明叫法。
那么既然婚外恋在中国的历史上有那么一个龌龊的称号,显然在婚外恋中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一样都是不被人喝彩的。从解放前男人总结那些在婚姻中时儿偷鲜的经验由“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最后伦落为时下的偷不如偷不着的”这些说法就不难看出,仅婚外恋当事人自己内心在真正清醒后也有一股子苦不堪言的味道夹杂于其中,所以说对婚外情中的男人喝彩谈何容易?
就连在性开方的西方前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婚外情就被人当作性丑闻抄作,何况封闭了那么多年的中国的一介草民呢?
有学者将外遇形成的原因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夫妻双方长期分居。二是个人在婚姻中欲求不满所致也就是性生活不和睦。
在国内,夫妻感情不和常常成为婚外恋的主要诱因,但对于不少人特别是男性来说,寻求婚外性同样是常常甚于寻找婚外感情。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性是人的最原始的驱动力。国人以前对性比较压抑,现在开放了,条件变了,观念变了,性欲在长期的压迫中也迸发出来了。性生活满足成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只要看看性生活不和谐在离婚中的地位就非常清楚。在婚姻中得不到性满足的人会去寻找婚外情,而且,寻求婚外性刺激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大有增加。一位研究者说过,假如有些男人,他们完全放弃欲望,他们必定不是真正的男人。这是人的本性使然。
金赛在他那巨型炸弹似的性学报告中公布:“大约有60%的已婚男人,35%的已婚女人有过一次以上(含一次)的婚外情。”由这些调查他推论出现代婚姻已经出现的一些趋势。
一、现代人在婚姻中越来越忠实于自己真正的感觉和需要,他们不会再用太多的清规戒律、种种无谓的理由告诉自己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他们只听从内心的召唤,享受和追求爱情。打破一切思想枷锁的结果是,婚姻可能变复杂了,不那么简单纯净了,婚姻的经营变得更困难了,婚姻的寿命也可能短了,但是,婚姻的质量在提高。有一种说法,现在的人愿意同居不愿轻易结婚,婚外情成为普遍现像,离婚率居高不下,是现代人漠视婚姻的表现。其实恰恰相反,现代人是更看重婚姻了。他们只是希望以更好的方式尊重自己、尊重伴侣、尊重婚姻。
二、现代人开始学会给婚姻增加一点弹性。一种制度若想天长地久,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弹性。婚姻中其实有三方:一个是你,一个是我,还有一个是结合之后的“我们”婚姻的弹性和自由,建立在两个人都是完整独立的而且都愿意承认对方完整独立的基础上,婚姻之美则在那个共生的“我们”之中。如果在婚姻中要求绝对的占有、绝对的纯洁,这样缺乏弹性的婚姻其实相当脆弱。现代人将不得不学习克服过于狭隘的占有欲,摒弃打着爱的名义的自私的嫉妒心,在婚姻中增加一点宽容度,给婚姻一点自由呼吸的空间。
这些趋势有理由让婚姻中的男女:承认婚姻可能出轨这个事实,但尽量别让它出轨;接受感情会死亡的事实,但尝试不要让它死亡。即使伤心总是难免的,但不要因此觉得天崩地裂。宽恕对方其实也就是放过自己,这样心中才会永远保有爱和被爱的希望。
这些分析从理论上恰好地说明了正处于婚外恋的男人和女人要么是夫妻感情出了问题,要么是夫妻双方生理上不合拍。对这种情况作为旁观者——婚姻幸福和没有出轨的人们是怎么也不会去喝彩的,充其量会表示极大的同情。而对那些因婚外恋而导致家庭不和直至破裂的男人和女人们也只不过会摇头叹息。
而对出轨者的配偶以及其本人只有留意你就会发现,各大书店里早就有外国人在四五十年代就写下的“外遇是可以饶恕的罪”那样醒目的书名。但是却没有“婚外恋中的男人我为你喝彩”的书出世。
我不是女权主义运动者,但我认为单纯地呼吁婚外恋中女性无人喝彩是对女性的不公,如果哪位女性或者说一个稍有思想的女性在家庭中已经有相当的独立意识,而愿意到外面感受婚外恋的话,那么在恋的过程中也不会象文中提到的:“女人天真认为爱情永恒,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永恒, 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着,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会慢慢凋零”那样一条道走到黑的,真有这样傻的女人男人怕是躲还躲不及呢,哪还敢和你恋啊?
再说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女人因为既不是过去那些只呆在家里洗衣做饭不见世面、与世隔绝的“灶蚂子”也不是轻易就能让人收起来的“金屋藏娇”更不会轻易地被对方耍弄。你在充电她也在充电,她的那双慧眼也时刻在关注社会上的各种变化呢。真的假如哪个男人玩弄了她的情感,她一定会有所表示,而再也不是弱女子了。那所谓男人说的“偷不如偷不着”就足以证明男性公民在婚外恋中的尴尬。总之,我认为:婚外恋中的男人同样无人喝彩。
2004年1月30日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