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北国风云文集最新章节!
宣化是我的圣地。因为我是那儿的学生。我在张家口宣化地区学习了两年,作为一个军校学员,青春岁月最风华正茂的年代在那度过。
张家口宣化的名字因为那所军校而让我关注。为圆大学梦,上军校是当年我们这批战士梦寐以求的愿望。作为北京军区高炮部队,当年所对口的院校有好几所,而我选择了位于张家口宣化县的总参直属炮兵指挥学院。之所以选择这个院校,只是因为她是苏宁的母校。那时炮兵少校苏宁的电影正在全国热播。一个英俊的炮兵参谋长苏宁刻苦钻研高科技军事技术,在一次手榴弹实投中为了保护新战士而英勇献身的故事让年轻的我热血沸腾。我渴望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于是我豪不犹豫的在地图上圈上了那个拥有塞外炮兵城的张宣地区。
那是青春飞扬的年龄,那是多梦的季节。不记得夏天的天气有多热,只记得做题的草稿纸堆得半人高,一本本更新的速度使军人服务社的军嫂们都知道了这批战士们的勤奋;只记得驱走疲倦的风油精用了一瓶又一瓶;只记得鲜红的录取通知书发到连队时那种激动兴奋是一种让人飞起来的感觉。
九月鹰飞的日子,打上背包第一次坐上了从石家庄开往张家口的火车。在北京南站小停片刻之后,火车折向西北,经过八达岭后就一头钻进了群山中。我以前没到过山区,不知道往张家口竟然要穿过那么多隧洞。火车一步步的往西行,似乎要带着我们离开平原地区到一个关外地方去。似乎一步步远离都市出到塞外。这种感觉一直伴随了我两年。每次探家返校后从汉口到北京再转车西行往张家口时,一步步的往前行,看着红日不停的西坠直至暮色苍苍,真有一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其实炮院所在的宣化城是张家口地区富饶之地。入学的路上就听说现在宣化正在举办葡萄节。是呀,能举办葡萄节的地方一定是个和新疆吐鲁番一样富饶和风情迷人的地方。炮院里就有很大的一片葡萄园,种的也是宣化有名的牛奶葡萄。入学后的劳动课除了除草,大部分时间就到葡萄园去了。
来宣化之前听说是塞外古城,果然名不虚传。城内文物众多。从城南面的昌平门进城,中轴线上有名楼两座。最出名的是始建于明代的清远楼。它造型雄奇,自古以来和江南名楼相媲美,人称“第二黄鹤楼”清远楼又称“钟楼”此地出产的钟楼啤酒即是用它命名。楼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与城内镇朔楼、拱极楼成一轴线。券洞内500年前的铁轮车辙明显可见。楼顶檐下有匾额四块,南曰“清远楼”北曰“声通天籁”东曰“耸峙岩疆”西曰“震靖边氛”楼内悬挂着明嘉靖十八年铸造的八卦“宣府镇城钟”铜钟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万斤。钟声洪亮,声传性强,能达20公里,颇负盛名。宣化府志记载,‘钟鼓之设历禁令、斯司晓、防奸究。”用手一拍,便可发出嗡嗡的回音。传说这是一口神钟,鸣钟报警,其声可达京城。另一座叫镇朔楼,又叫鼓楼,距今也有560多年的历史。镇朔,就是镇守北方的意思。镇朔楼的得名,源于明永乐七年镇守宣府镇总兵佩“镇朔将军印”一事。宣府镇是北方军事重镇。镇朔楼建在墩台上,通高25。1米,墩台下有南北向券门,外观古朴庄重。楼内有更鼓高2。2米,直径1。4米。它的作用是“以司昏晓”主管报时,让全城百姓知道时间的早晚。有乾隆皇帝题的“辅弼神京”的题匾挂在上面。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次发现上面的京字的口中间还有一横,后来才知道这是书法体。现在这两座楼都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了。
宣化为历代军事重镇,素有“京师锁钥”、“神京屏翰”之称。宣化府志称:“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于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嶂,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其在明朝长城九镇中,军事位置极为重要,驻军最多时达到15万人。曾到过宣府镇的明代诗人徐渭有歌:“宣府教场天下闻,个个峰峦尖入云。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剑戟拥将军。”据宣府镇志记载,边城宣化更多时候是作为“军城”出现,也因此号称“九镇之首”故有“九边冲要数宣府”一说。明代的龙门参将岳可曾写下宣府城楼夜坐一诗:“吹角边城片月明,夜深酒罢再谈兵。星河倒映清池邑,刁斗平传古堞声。”可见当年战备情况。古城内现驻有两所军校外加65军的的一个师部,堪称塞外兵城。
炮兵指挥学院是一所中级指挥院校,学院很大,占地面积有宣化古城的六分之一。学院的西边和北院墙就是宣化的古城墙的一段。后面就是现在的京张高速公路,有一条小河从北往南流过。里面树木挺拔,绿化很好。炮兵少校苏宁的雕像就屹立在图书馆前。学院环境优美、整洁,一排排整齐的苏式学员楼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中间,悠扬的上课铃声从林间传出,回响在肃静校园中。迈着整齐的步伐,洁净的白手套提着书包,我们歌声嘹亮地走在的白杨树挺立的路上。火热的学习生活是那段青春岁月最让人留恋的时光。
军校学习课程中我最爱的是军事地形学。因为这门课使我学会了解山川、河流,看懂地图上的地形地物。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们的足迹遍及张宣地区的山山水水。作为炮兵我们常到宣化洋河边的黄羊滩地炮靶场去训练。一路上我们边走边对照地形图,看公路从哪里转弯,看河流从哪里穿过,用望远镜寻找远处山峰上的高点地标。一座座高山被我们踩在了脚下。
至今对宣化的地名还有印象,如下八里,四方台、沙岭子等。我们都从这些地方经过。张家口还有个下花园区,我们那次毕业长途拉练还去过怀来县城所在地沙城。这是著名的平津战役中新保安战役的旧战场,产一种沙城老窖的白酒在河北地区是很有名的。我们还到过张家口榆林机场,一个军用机场去集训雷达和指挥仪,每天跟踪它们起飞降落,第一次和战鹰距离这么近。我们看到张家口崇山峻岭上的长城还是那样雄伟。
这里的生活是典型的塞外风格。洋河流入官厅水库,京包线有南北两条线跨越官厅水库。结冰的时候能看到有人在冰上骑自行车,还有人在冰上垂钓,可见冰层之厚。部队发的是厚厚的皮帽和毛皮鞋。秋季,每个学员队开学后都会挖一个十来米深的地窖用来贮藏大白菜和土豆等。在正定时部队也挖地窖但没这深,这也是地温的原因。在宣化,学院里夏天还要盖被子怕是在炎热的南方不会想到的。
在宣化生活年龄是年少单纯的岁月。炮院北面不远小河边是张家口通信指挥学院,别看院子不大,全军不少通信指挥军官是从这里出来的。我和通院物理系的一名年轻的安徽籍教官在由京返校的火车上相识。他还邀请我到学校去喝过一次酒,结果不胜酒力的我睡在了大青石上还耽误了归队的时间。现在想来那是真是太年轻了。学员队和宣化北方商厦共建的歌咏比赛让我们了解了宣化人民的热情。每个星期学员们在题有“延安精神育英才”标语的大操场上集体看电影。各个学员队跑步入场皮靴嚓嚓,拉歌时排山倒海。书写着一个个激情燃烧的日子。
学习时光就那样过去了,毕业后再没机会去过宣化。但那首院歌我永远不会忘记。“走过延河、走过烽火。大炮唱出我们英雄的赞歌。背靠长城,面对洋河,绿色的军校里有你也有我。我们坚定、勤奋、严格、创新,在这炮兵城里铭刻着我们学习锻炼的青春岁月。”这首激情而优美的院歌还时常在我耳边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