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返家

慕道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三国之大士族最新章节!

    东汉官制,太子、列候、大将军、丞相印,皆是金质,龟钮;秩中、秩真、秩比两千石官员的官印,则是银制,龟钮;千石以下至两百石官员的官印,皆是铜制,鼻钮;至于两百石以下官印则为小官印,皆是铜制,鼻钮,半通。

    所谓通印、半通印指的是官印大小,百官印边长皆是汉制一寸,半通则是通关印的一半。其实,按这个说法董卓的军假侯是入了流的,好歹是佩上了铜制通印,比起斗食吏不知强出多少倍,但是耐不住董仲颖一心要做到两千石。

    所以董卓一大早便去县官寺中,向崔县君递交了文书、官印,二话未说,打马便离开了县寺之中。

    当然,这位出身安平崔氏旁支的县君自然是不想董卓离去的,毕竟陇西郡临洮这个地方距离那些羌人实在太近了,说不好哪位羌豪犯了酒疯,就割了这位县君的脑袋插在旗杆上了,有董卓这位武勇之士在县中,那些羌豪是不敢轻易来犯的。

    但是这位边郡军假侯并不是朝廷认命,而是长史临时征辟过来的,换句话说其人想留就留,想走就走,在律法上是没有一点逾越的。

    当然按照风俗,背弃征辟自己的长史县君在情理上肯定是要收到谴责,但问题在于这里是边郡,董仲颖也不过是一边郡武夫,难道你还指望一个边郡武夫懂礼知礼吗?难道边郡武夫不就应该是粗鄙无德?

    董卓的这种做法本就是士人心中边郡武夫应有的行为好不好,更何况人家董仲颖的理由也不容反驳,投身军中、杀退羌敌难道不比保卫一邑一地要重要的多吗?

    不管崔县君如何恼怒,对于已是白身的董卓而言,威望并未损失半分。返回之后董卓当天便召集了府中宾客、附近游侠还有数十名交好的羌骑,凑够百骑,而且这还是给董旻留下百骑护送马昭回扶风的前提下,其人在当地威望可见一斑。

    顺便说一句,董卓能够召集羌骑去驱杀羌匪,并不是人家董仲颖独创,此时在陇西郡郡治狄道县的段熲,已经征召了数千名羌骑连同麾下汉军精骑,凑够一万两千骑,准备向着烧当八种发起决战。

    第二天董卓便辞行了众人便向西而去,而此时送走了董卓的马昭却是陷入了苦境之中。

    “这么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只待回去禀报大人,那董媛便和我家平安儿定下了亲事?”躺在床榻之上的猗兰看着旁边站在一侧的马昭问道。

    “阿兰,那董媛你不是挺喜欢的吗?还说日后必定是一个美人坯子,依我看配的上平安儿。”马昭小心翼翼的说道。

    不说还罢,马昭刚一说完,猗兰便抽起身后的软枕向着马昭扔了过去:“马修德,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那董媛不过刚满周岁,那董仲颖五大三粗的,我说董媛日后是个美人坯子不过是恭维罢了,你竟然拿这个糊弄我!”

    “阿兰,我当然知道你的意思,不过娶妻娶贤,不必太在意长相容貌。”马昭接着劝道。

    “你就怎知那董媛及筓之后是个淑女?最重要的是我家平安儿日后是要娶个公卿之女,再不济也要娶个两千石家的女公子,如何就娶一个武夫之女,你是不是与我家平安儿有仇有冤,竟然随意指了个边鄙女子。”果然在父母的眼中,自家的孩儿都是最优秀的,一个在外人面前直接称为佳儿,一个干脆认为自家孩儿日后要娶公卿之女。

    眼看猗兰渲然欲泣,马昭也是头疼不已,连忙上前坐在塌边握着猗兰双手说道:“阿兰,你的心意我怎么会不明白,我这辈子不成器也就罢了,注定撑不起扶风马氏,我和你一般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平安儿身上。只是,经此一事我算是看明白了,大汉朝承平了一百余年,朝中变故迭生,边郡战事频繁,一个玩不好,整个大汉朝都会乱起来,到时候能够扶持平安儿的既不是我马氏这种士族,也不是你猗氏那等豪强,只能是掌兵权的武人。仲颖有勇力有谋略,还能聚拢勇士,日后天下若是有变,肯定是要依赖仲颖这等人物。”

    不得不说,马昭这个混迹于游侠、豪强之中的浪荡子弟,对于天下大势看的比一些久居人上之人看的格外清晰,就连看人也看的极为准确,不过董仲颖日后的成就不仅超出意料,便是暴烈远超其人想象。

    猗兰虽然不认同马昭所言的天下有变,也不认同那个看起来粗鲁豪勇的董仲颖会有多大成就。

    但是出于对自家郎君的信任,还有现在的扶风马氏确实不需要公卿士族的锦上添花,因为现在的马融门下弟子正是鼎盛之时,卢植、郑玄已经渐渐名传海内,每年来马融门下拜会的士子如过江之鲫。

    族中位居两千石的也有两三人,确实不缺少公卿扶持,反而是缺少了先祖马援、马严的武勇。

    “也罢,此事就先这样吧,我虽然不反对但是也不会认同,到了大人面前你自己去解释,休想我为你说一句话。”猗兰语气渐渐松动,却不认为自家大人会轻易允许独孙娶一个武夫之女。

    “阿兰,你这是过河拆桥啊,你别忘了当初你跟我在一起时我家大人也是反对,那时候你可是丝毫不在乎门第。怎的,到了自家孩儿身上却又完全变了。”

    “哼,此一时彼一时也,我自家孩儿当然要好好挑选,更何况我家平安儿日后未必会看得上那董媛。”猗兰冷哼一声,理直气壮的说道。

    ……

    猗兰本来便着急赶回扶风,又知道了马昭为自家孩儿与董媛约为婚姻一事,心中芥蒂更甚,唯恐两家生了情分,此事再无转寰余地,又调养了十余日身子,连连催促马昭离去。

    马昭也被猗兰催的无奈,借口回家拜寿,向董母辞行,董母和董李氏虽然连连挽留,但是奈何猗兰打定了主意归家,董母无奈,只能备上一份厚礼,又吩咐董旻一路之上好好护持着马昭一家离去。

    其实,自临洮县过汉阳郡向右扶风,一路之上已是颇为太平,一来自然是羌兵未过陇西郡,二来此时的护羌校尉段熲已经率领精兵悍将堵住了来犯羌兵主力。

    即便是有零星羌兵劫掠,此时的马昭一行人连同董旻护送的一百精骑,队伍达到了四百来人,善骑射的武士也有近三百人,一路上无论是羌兵还是群盗都是远远避开。

    马昭一路之上并未耽搁,十余日之后便已经进入了右扶风茂陵县,而此时紧赶慢赶的马昭一行人终极还是错过了马融的八十大寿,赶到茂陵县之时已经是马融大寿的第三日,前来祝寿的弟子、士人、官员还有一些公卿的使者也都已离去,所以此时的马昭在时人的眼中又多了一条不敬大人的恶行。

    右扶风马氏虽然散居三辅各地,但却主要居于茂陵县忠成里,位于茂陵县城西。

    忠成里,原来的里名早已不记得了,之所以改为忠成里,也有一番曲折,马氏先祖伏波将军马援平陇西,破乌桓,两次攻破交趾,抚平羌人叛乱,有大功与汉室,死后却被人诬陷遭冤,直到汉章帝时才被追谥为“忠成”,后人遂改里名为“忠成”。

    相比茂陵县其他各里,忠成里不仅十分壮丽,而且分外整洁。

    里中道路笔直,铺着青石砖,每天早晨里监门都会洒扫一边,显得颇为干净整洁。

    街道两边的屋宅粉墙朱瓦,“比户相连,列巷而居”,偶尔有一两座阁楼点缀,显得蔚蔚豪富。当然马氏族人众多,大部分族人并不居住于此,或在外宦游,或移居城外庄园。马氏豪富,单单马昭一家便有数万顷良田,庄园十余个,仆僮宾客数百,当然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

    里中一座占地二三十亩的宅院之中,苍虬古树遍布,或桑或榆,春夏之时枝叶耸出墙外,冠盖相连。院中零星散列着数个兰锜,上面插着刀、枪、剑、戟、斧、槊、锤等兵器。

    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拄着松木拐杖站在堂前台阶之上,老者虽然身形略有佝偻,但仍有七尺有余,松骨鹤形,仙风道骨,可见其人年轻之时姿容甚美,俊朗非凡。

    院中两侧子侄、仆客、婢女密密麻麻站了上百人,早在进入右扶风之时马昭便已遣了宾客快马通知家中,所以才有了马融今日临门等待。

    并未等待太久,里门之处一片骚乱之声响起,马昭带着猗兰,领着一众之人便进了院中,眼见自家大人等待许久,马昭和猗兰快走几步,当庭跪拜在了身前,后面的宾客仆僮连同董旻几人也都跪拜在了堂前。

    “不孝之子马昭拜见大人,昭未来得及与大人祝寿,还望大人宽恕。不孝子祝大人如松柏春长青,如东海量尤深。”马昭说完,便领着猗兰顿首一拜。

    而此时猗兰怀中的马平安已经被惊醒,也意识到了眼前老者是什么人,好奇的打量着这位现存的古文经学第一大儒。

    “这便是我那孙儿吗?还未起名字吧?”马融并未理会跪拜在地的众人,更是没有责罚马昭的姗姗而归,反而上前从猗兰手中接过怀中婴儿,一边逗弄一边说道。

    “当时昭等死里逃生,大难不死,所以唤其小名平安儿,至于名字昭岂敢擅专,还请大人赐名。”马昭连忙说道。

    “平安儿倒也贴切,你们此行遇险我也知道了。”马融看着瞪着一双大眼忽闪忽闪的孙儿,笑呵呵的逗弄道,知道婴孩不能久吹冷风便抱着走回了堂中,马昭见状也是扶起妻子向着堂中走去,并示意身后董旻还有宾客起身。

    甫一落座,马融看着怀中乖巧的马平安沉思了片刻便说道“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加之砥砺,摩其锋?,则水断龙舟,陆犀甲。此子颇有灵性,兼之一出生便遭逢大难,便名为钧吧。希望日后能够如同纯钧剑一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镞砺括羽。”

    “马钧,这不是抢了历史上那位大发明家的名字了吗?历史上那个马均应该也是马氏族人吧!难道我是穿越到了原本的马钧身上?不过那位马均是三国中后期才出名,应该还未出生吧!”怀中小名平安儿,大名马钧如是想到。

    兰锜(lánqí)兰锜是古代兵器架。兰,通“阑”。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后汉书》.第五十卷.马融列传

    “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加之砥砺,摩其锋?(e饿),则水断龙舟,陆(tuan团)犀甲。”――语出《淮南子.修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