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朵雨轩文集最新章节!
今天也许可以称为是一个散文时代,但是散文写作并不为人看好。当下散文,要么甜软,疏于思考,要么琐碎,流于肤浅。真正优秀的散文并不是很多,优秀的散文应具备散文的特质。散文史家刘锡庆认为,精神的独创性、情感的震撼性、表现的优美性应是优秀散文具备的条件。近日读到陈娜娟的散文集聆听生命,心里竟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作为一个女作者,作品写得却很大气,完全没有“小女子”的卿卿我我。陈娜娟散文是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的。正如书的名字,作者对生命认真聆听,然后对生命作出深深的思考,便有了聆听生命这部至诚之作。
阅读全书,我们可能得出这样一种感觉,陈娜娟散文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深刻的思辨性和语言的浓郁的诗性特征。
真正的文学是作家的心灵秘史,是作家用生命写成的,因此好的作品都留下作家自己的心灵痕迹,陈娜娟散文有很强烈的主体性,通过文字作者抒发一种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我们通过三篇写杜拉斯的散文被爱情吞噬的女人、激情阅读,阅读激情和高贵的泪水可以看出陈娜娟散文中的主体色彩。杜拉斯的文字曾感染了数不清的对生命对爱情有深刻体验的不同国籍的读者,陈娜娟也不例外,她对杜拉斯的文字有一种天然的感觉。被爱情吞噬的女人开篇写道:“我一次次被杜拉斯迷醉。她的文字是酒。是罂粟花。副领事是爱情的烈酒。白炽。漆黑。陷阱。绝望。绝望到让绝望繁殖生命。”这是一段极具抒情色彩的文字,透过文字,通过一个个的短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杜拉斯的独特体验,作者内心是不平静的,这是一个对杜拉斯陌生的读者所无法体会到的一种情感。激情阅读,阅读激情题目本身就可看出作者强烈的抒情色彩,作者仍然是充满激情地写自己对杜拉斯的迷恋。“我觉得杜拉是我错过的朋友,读杜拉的文字我总想哭,无法克制的想哭。”作者就是以这样充满感情的句子解读杜拉斯的,当然对杜拉斯的理解作者有独特之处,杜拉斯对人生对爱情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体验,作者读懂了杜拉斯,作者有着与杜拉斯相同的理解,因此她饱含感情,读懂了杜拉斯。文章总有极具抒情色彩的句子,但并不拘泥于抒情,作者在抒情中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高贵的泪水结尾说“没有爱的激情的人是无法读懂杜拉斯的。没有高贵的人性是无法领略杜拉斯的高贵的。只有爱才能相应爱,只有疯狂才能共鸣疯狂。”这样的句子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是作者的人生感悟。陈娜娟为何如此痴迷于杜拉斯的文字?也许作者和杜拉斯一样,对生命对爱情有强烈的感悟,作者反反复复聆听着生命“走进人类思想的漫漫长河、徜徉在人类情感的秘密丛林,触摸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寻觅解读生命的密码和通往她的桥梁”所以一篇篇散文就是作者解读生命的轨迹,在解读中,作者饱含感情,她的文字也因此融注了鲜明的主体色彩。
陈娜娟最初做过医生,后来因工作关系,又常常跟孩子打交道。因此,她对人性,对生命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思考。她对生命的思考主要借助于孩子、自然、音乐等题材来完成,取材虽谈不上广泛,但是作者的思考却是深刻的,陈娜娟散文充满感情,但是又具有极强的思辨性。来自原野的声息是以孩子为题材的散文,作者并没有像以往散文那样通过对几件事件的描写,来重复关于爱的主题,文章表达了一种哲理,告诉读者“单纯是一种轻盈的浩大,单纯是一种力量的支柱。”传达出一种信息“孩子便是以这样一种浩大与力量塑造了母亲、父亲。”失而复得?是关于马的题材,作者说:“马对于人的爱与忠诚与其说是人对于马的‘高贵的征服’,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本原上的认同,那是一种神秘的亲缘关系。”作者分析马的性情,得出结论“马是人的延伸,除了不会说话不能写字。”这种带有极强哲理色彩的感悟,使人对马有更深的理解。
陈娜娟散文对事物的哲学思考,并不局限于一事一物,即使一些抽象事物,她也能看出背后蕴藏的内涵。在陈娜娟笔下“深夜”有丰富的含义。她说“深夜是母性的,包容无边,抚慰无价”“深夜是荒谬的一面镜子”这样的思考,可谓入木三分。而作者对“上午“的思考也颇具新意,上午是“希望”又是“愚蠢”又是“破碎”的,这样的哲学思考,非得有特殊的体验不可,由此可见,陈娜娟对生命对人生有多么强烈的体会。
陈娜娟散文的语言则更具有独特之处,具备诗性特质。首先,她的语言是感性化与理性化的结合。散文批评家陈剑晖说:“当我们从人的本性出发,以诗性智慧作为原点,将语言看作人的存在的家园,看作生命与心灵的对话时,事实上,我们已进入了散文诗性语言的第一个层面——语言的感觉化。”瘦瘦的苦难是作者读过关于马的雕塑作品之后的感想,陈娜娟对雕塑的欣赏并非完全出于理性,而是带上了自己的感情,作者看到“瘦瘦的人骑在同样瘦瘦的马的身上”内心思绪万千“人,不是一个容器,他们需要表达需要宣泄。于是,他的作品就有了一种价值。当我轻轻抚摸那幅作品时,仿佛在抚摸我的呼吸,抚摸我的情绪。当我欲表达被表达时,我有种欲流泪的畅快与感动。”陈娜娟散文的语言,十分典型的体现出其散文创作的审美情趣及诗性追求,用自我倾诉式的感性文字,筑构了一种独特的语感氛围。
但是我们说,感性文字只是陈娜娟散文语言的一个方面,她更主要的文字特点则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这类文字在陈娜娟散文中随处可见:
夕阳把所有的精力、能量和精华都施展出来,发挥出来,贡献给了天、地以及天地之间的万物,然后松散着,心满意足的继续向西山后面滑去,从容不迫一寸一寸变扁变弯变直变成一点,眨眼就不见了。
所有的火红缓缓的淡然着,浅红,嫩黄,橙黄,金黄的云折射着力量飘动着温情,弥漫在我的目所能及,深远、辽阔、弥久。整个天空歌唱出一种平静安详、潇洒优雅、自足自如和成熟丰厚。
夕阳消失了吗?夕阳不是时间的写照,她是生命是岁月的一种状态。
这类文字,作者将情感和生命放到天空,词语在最本源的生命中获得新生,在感性抒写的基础上,用强大的精神理性作支撑,使得文章有了一种探究原初事物本源的理性光芒。
另外,陈娜娟语言的诗性色彩还表现在它的音乐性。音乐性在散文语言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韦勒克说:“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的系列,从这个声音的系列再生出意义。”当然,语言的音乐性表现是多方面的,节奏、音节、押韵、声调等等的运用,都是必要的,但散文又不同于诗歌,要求并不那么严格,不过好的散文也应当适宜吟诵,应当有奇妙的乐感,完全的大白话、琐碎的口语是不具备美感的。陈娜娟散文不是生活的实录,它有极强的文学性,她语言的音乐性是其散文诗性特色的一个方面。她的语言讲究质料、密度、弹性,注意语词的选用,且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南方沿海的季节是一碗米糊糊,一会儿稀一会儿稠,总让人拎不清,像一枕慵懒的梦,漫漫长,不知醒时快乐还是梦时幸福。模糊了季节的岁月,剪断了我与自然母亲的联系,我迷失了,迷失在哪?我努力找寻。
已是农历十二月底,还有很强很亮的阳光从窗户照进屋内,热烘烘、明晃晃。没有冬日的寒冷,阳光就一点儿也不可爱了。我拉上窗帘,阻挡这有几分矫情的阳光,在记忆中努力寻找关于冬的感觉。
“大雪走了”的旋律从很远很久的地方飘来,在我屋内回旋回旋,纷纷扬扬,宁静安详,纯净洁白。
以上文字我们可以感觉出陈娜娟散文语言的音乐特质,比喻的贴切、句式的变换、押韵的运用、四字语的连用,这一切都增强了语言的诗性色彩,读来朗朗上口,在陈娜娟散文中这类文字很多。
从个人气质才情来说,陈娜娟是一位才女型的作者,杨楹博士和蔡芳本先生都说她是“小”女人写“大”散文,她的“大”就体现在她作品的厚度、思辨和语言的诗性特征。陈娜娟不仅在“聆听生命”她也在感悟生命,拥抱生命,抒写生命。陈娜娟自己说:“写作使我享受自己,享受上苍恩赐给我的生命。”如果套用陈娜娟的话来说,我们可以说,写作是她生命的延长,虽然陈娜娟现在还很年轻,她的写作之路依然“漫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