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承影落雪文集最新章节!
自序:后汉书?祢衡传记载,当时名士祢衡常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也就是说祢衡一生推崇的人唯有北海太守孔融和曹操的主簿杨修。而我最为推崇的是毛泽东主席和鲁迅先生。所以,当我在学习鲁迅研究这门课程的时候尤其用心,而且怀着一种无比的敬仰来阅读、思考他的作品。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一部“奇书”许多篇章隐晦曲折,真正涵义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曾阅读并背诵过野草中的雪,因为特别的钟爱,曾对雪有所研究,撰写此文,与众友分享。
散文集野草记录了鲁迅先生在两次革命高潮之间的苦闷与彷徨的思想轨迹,其中不乏对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歌颂与对美好事物憧憬的篇章,雪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散文诗雪写于希望之后,发表于1925年11月,全文呈现的是明朗的色彩,洋溢着积极的主调,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超越虚妄之后的希望。作者通过“雪”这一意象,显现了一种伟大思想和人格力量,具有特定的审美价值。
一、江南雪、朔方雪与“优美”、“崇高”两种美的对应。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与朔方的雪。朔方飞雪强烈的动感与江南雪的静美相辉映,宛如一对孪生兄妹,互相依凭又各自独立,成为两种不同的美学意象。
江南雪是“滋润美艳之至”又衬上“血红的宝珠山茶”、“冷绿的杂草”可谓线条柔和,色彩明丽。作者通过此景物构筑的是和谐、统一的境界,即江南雪国里特定的平和宁静与美丽温馨,给人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体现了一种“阴柔之美”属于美学中“优美”的范畴。在这一意象中,寄寓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与江南雪相对“朔方雪”这一意象则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文中展现的不再是和谐统一的境界,而是矛盾双方激化的“动态”过程。给人恐惧和崇敬之感。依此特征当归入“崇高”(美的另一种类)。此时,读者面对的是一种“决不粘连”“永远如沙如粉”“弥漫太空”的飞雪。当“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并且“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这里的“弥漫”与“奋飞、旋转、升腾”分别体现了“数学上”和“力学上”上的“崇高之美”即既有体积上和数量上的无限大,超越了常人感官所能掌握的限度,又有一种巨大的外在力量显现。其中“包藏火焰”又是飞雪内在力量的初露端倪,使得朔方飞雪的“内”与“外”的崇高之美得到了有机统一。当然,这决不单单是自然界崇高事物的再现“朔方雪”这一象征体更透露出了社会生活中的崇高美,即社会先进力量在征服邪恶过程中的反复、曲折的斗争过程。
二、江南雪两种“优美”形态的转化与朔方雪的内在联系。
“江南雪”这一美学意象包含了双重涵义,它既是虚写,又是写实;既是理想,又是现实,体现了“理想型优美”与“现实型优美”的有机统一。
文章的写景段是“虚写”体现了“理想型的优美”这种美的形态通过写景,创设了一种宁静美丽的境界——然而,我们能隐约感觉到这种美好的境界被一层淡淡的云气“笼罩”着,犹如“雾中看花”“梦里望月”有一种缥缈之气。“那还是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中的“隐约”作者对有无蜜蜂来采蜜的“记不真切”“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的“仿佛”等字眼为江南雪笼上了一层如梦的轻纱,充溢着“理想之气”这是一种“非现实的理想型优美形态”在作者心中有意识的浮现。至此,文首中那种朦胧缥缈的雾霭仿佛在阳光到来后便荡然无存了,读者似乎看到了“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的,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他们正对着雪罗汉拍手、点头、嘻笑。”这一处写景中以人物的活动为主,实实在在地散发着江南乡村生活的气息,而且这种生活仿佛就在读者身边。此处的“江南雪”体现的是“现实型优美”的形态。
这里需要指出的事,江南雪包含的两种“优美”形态之间以及江南雪与朔方雪这几组意象之间在文中并不是平行发展的、各自为战的,而是在作者的构思中相互交织,相互依凭,相互转化的,从而使雪具有了更深的内在意蕴。
首先,文首的“江南雪”是“虚笔”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境界,即带有朦胧感觉的平和、宁静、美丽和温馨的“理想国”作者之所以在文首设置这样一个理想境界,旨在从一开始就为斗争者、尚未斗争者,尤其是斗争中的“动摇者”树立一个“希望的火炬”以照亮起“荷戟独彷徨”的心扉,坚定其斗争必胜的信念。当斗争者始终不渝地求索那种理想境界模式并成为一种动力时,斗争者便如朔方的雪“蓬勃地奋飞”“升腾地闪烁”使斗争的主体投身于革命洪流中的意志更执著、坚韧,在革命的熔炉中百炼成钢。同时,通过这种积极进取的斗争方式最终缔造出理想中的“优美”境界,实现平和、宁静,充满美丽温馨的生活境界(现实型优美)。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化虚为实,使江南雪完成了两种形态的转化,即“理想型优美”向“现实型优美”的转化——而完成这一“质变”任务的承担者则是“朔方雪”这一美学意象,是其以坚持不懈,充满韧性的斗争完成了化虚为实,从理想向现实转化这一历史性的重任。同时,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朔方雪”作为斗争主体透露出来的阳刚之气,崇高之美正是作者要极力歌颂的主要对象。
“理想型优美”正是通过“朔方雪”这一“斗争中介”“质变”为“现实型优美”的,这一历史关系图为:
(见下图)
总之,通过揭示上述两组美学意象(江南雪中“理想型优美”和“现实型优美”;“江南雪”与“朔方雪”)的历史关系,充分、深刻地表现了作者身处寒冷肃杀的北国而憧憬光明温暖、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而且作者一生都如“朔方的雪“永远如沙如粉”“蓬勃地奋飞”“升腾地闪烁”充满了韧性的战斗精神。这其中所体现的“崇高之美”同时也正是作者伟大人格的自我写照。
附: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雪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