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chinapple文集最新章节!
1990年夏天,家里买了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因而从1991年以后每一个除夕之夜,我几乎都是伴随着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始终而度过的。大年初一拜年,除了说过年好之外,人们几乎都在交流春节晚会的节目。发展到今天,春节晚会的简称“春晚”也已经发展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了。
前几年,人们对春晚还在说哪个节目如何如何地好,哪个节目有哪些瑕疵,基本上是兴奋之余仍有些许遗憾的情况。而近几年,人们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没意思!其状况是在年年遗憾之余仍有些感慨。
虽然没意思,春晚依然年年办,人们也还是年年看,感觉依然是年年没意思――春晚几近成为中国人的一个“鸡肋”情结:看之无味,不看可惜。因此,有人提出晚会要改革,有人建议两年办一次,有人直言停办。
春晚如何改革?晚会导演实施竞标,节目实施更加严格的评审,引进新人增加新气息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几乎年年都在进行,可人们的评价仍然在低位徘徊。两年办一次,可能吗?二十年来,伴随春晚守年夜几乎成了13亿国人特别文化娱乐相对缺乏的占国人绝大多数农村人民过年的主要活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已经成为春节和谐的重要内容,突然改革,能承受的了吗?如果两年办一次,还不如直接停办,开发新的春节娱乐方式。但是这种新的开发也是“难于上青天”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可以替代的更好的形式,就像虽然大家都觉得高考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加大,但谁也没有找到更公平的替代办法一样。
既然如此,我们只好先来分析一下人们对春晚之所以感觉乏味和淡然的原因,或许对提高晚会的质量有帮助,对重新找回人们过去的那种感觉有启发。
第一,国人欣赏水平大幅度提高。经过改革开放,国人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有了提高,虽然演员们绞尽脑汁,做了很多巧妙的构思,节目的艺术效果还基本上在人们的预料之中,对人们心灵的震憾力相对减弱,评价自然高不上去。当前人们处在一个信息越来越发达、交往愈来愈频繁的社会,见多识广,艺人们那三拳两脚实在是有些蹩脚了。因此,提高节目质量是一个首要的问题。
第二,演员阵容虽然年年有变化,老人的阵容仍然过于强大,新人仍然很少,且不突出,给人的印象就是春节晚会老是那几个或几十个艺人的一次集中展示。2006年以来,通过毕福剑的“星光大道”产生的年度总冠军阿宝,一度非常轰动,他的信天游式歌唱非常有风格,理应很好的在春节晚会上展示一下。可是人们看到的却是他在哪里作为两个名人的陪衬胡乱地吼了几嗓子,给人感觉是有些乱七八糟和不伦不类,是一种附庸和搭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让阿宝上春晚,似乎总有一种不情愿的因素在其中:对于这么一个名人,不让上吧,好像说不过去;让他上吧,好像这人没什么背景,没什么学历,弄得动静太大是不是有些捧得过高,有些对其人成长不利的杞人忧天抑或对别人造成打压的惧怕。最后这个“三不象子”节目居然还获了二等奖,不知道是阿宝沾了名人的光,还是名人沾了阿宝的光?不说也罢。
第三,春晚节目的评审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一般人不知道评委由哪些人组成,他们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总让人感到评价方面似乎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对艺术的认识上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以2006年的舞蹈类节目――俏夕阳为例,该节目获头奖后,其艺术指导者和学员都感到有些惊喜和意外,甚至得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靠近群众的艺术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其实,这个结论早就并且一直是大家都认可的一个评价标准。不过,这也是个好事,至少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艺术本来的价值所在,可以在今后使更多的节目在本质上更符合这条规律。
第四,春晚是寓教于乐还是寓乐于教?从本质上讲,春晚是在特殊的节日里奉献给广大百姓的一道文化娱乐大餐,是让群众美美地享受一番的。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有更多的教化因素夹杂其中,当然偶而有之也不为过,毕竟这也是对群众进行教育的一个大好时机,寓教于乐也无不可,更是文艺应承担的社会功能之一,但是过多的寓教于乐就使其走向了反面成为“寓乐于教”使春晚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不管什么节目,一般都取材于社会重大问题,都得对正确引导群众有相当的成份在其中,教化意义大于娱乐。节目进行中间插入一些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或某某单位的某种贺电之类,总有些凝重的感觉,相对冲淡了春晚的气氛。更要命的是不断地公布信息台号码,让大家参与互动,评选什么节目,不知这种互动是不是免费的,如果再让大家在盘点一年收成的时刻还花些银子,岂不大煞风景。
第五,春晚的节目是第一位的,而不是显耀某类人的。人们看电视是为了看节目本身,当然电视台设置一些栏目,有一个主持人也无可厚非。但近几年,在名人获利丰厚的现实面前,主持人也在利用职务便利发扬光大自己的形象。在春晚中,人们也很容易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主持人语言啰嗦哗众取宠占时太长,主持人客串节目有演无艺。――这当是一种办节目的不良倾向,值得导演注意和主持人自律。
第六,春晚的盘点意义应该大于展望。虽然我们非常认可“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从心理上来说,人的恋旧情结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大于展望情结的,特别是壮年、中年以上等有些社会阅历的人占主体的观众,更喜欢回忆过去美好的的时光。我们在节目的设计上能不能根据人的这些个心理特点,激励人们回味过去的一年或几年里的一些幸福和愉快的记忆。譬如说,2001年元旦,在深圳世界之窗曾有一场晚会,主要是一个世纪以来曾在人们心中烙下印记的经典歌曲的集粹,每听到一支曲子,就仿佛是在体验一个时代,往往令人忆起过去那个时代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一些事情,产生无数的感慨——人在这个时候会与艺术、与晚会产生一种共鸣,如此,则感染力之无穷可想而知。
那么,春晚之路该如何走?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出路。
2006。2。26北京?月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