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习俗何其多

changyan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changyan文集最新章节!

    中国的习俗真的是太多了,中国人要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这十二个月都要有这十二个月的过法,每个月都有每个月不同的传统。我记得有这样一句童谣,说的很恰到好处“正月要把龙灯耍,二月要把风筝扎,三月清明把柳插,四月牡丹正开花,五月龙舟下河坝,六月要把扇子拿,七月双星桥上会,八月中秋看桂花,九月重阳登高去,十月初十打糍粑,冬月天寒要烤火,腊月过年把猪杀”一年十二个月几乎都在过着传统,过着老祖先定下的不可改变的事实。这些传统是中华名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沉淀积聚的过程。

    耍龙灯

    新春佳节,我国广大城镇都有“耍龙灯”的习惯。“耍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活动,而以演变成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文化,自古以来,有关龙的传说比比皆是,龙是中国的一种象征,中国人属于龙的传人。古人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是古人对生活、对精神的一种寄托。

    朝代争霸、胜者称王的年代,谋权位者,登皇位亦称真龙。皇帝就是真龙天子,皇帝的座位称龙椅,皇帝的胡须称龙须,皇帝的血脉称龙脉,皇帝的子女称龙子,所有象征皇帝的一切,既是龙的化身。所谓龙颜大怒、龙体欠安一切皆有之。

    放风筝

    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翟以木头制成了木鸟,是人类最早风筝的起源,为人类开创风筝之先河。

    传统风筝也有吉祥之意。中国吉祥图像内容丰富,中国人用智慧创造了一切。用大智慧谋大发展,才有今天亘古不变的传统文化。

    中国风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中国人很注重放风筝,每年的二三月是最好的风筝季节。开封、北京、天津、潍坊、南通、阳江并称中国六大传统风筝产地。其中,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

    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不仅是人们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名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2008年,清明节被确定为法定节日,2008年4月4日也是第一个清明节法定节日。

    端午拜祭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屈原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很陌生了,几乎接近家喻户晓。随着历史的演变,五月初五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插艾叶,喝雄黄酒。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对此事甚是悲哀,也因此在这一天将五色丝粽子投于水中,以驱蛟龙。为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七夕鹊桥相会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经典爱情传承千载,浪漫恋人隔世绝唱。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亦称“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爱情节”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织女与牛郎鹊桥相会之日。见证历史的爱情,见证时间跨度的爱情,绝对是一个感情至深的爱情。中国故事有很多关于爱情的传说,古典式爱情,浪漫式爱情等等。每段爱情都有佳话,每个故事都有传奇。

    中秋之夜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秋天祭日为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也称“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八月,故又称“八月节”;又因为八月节具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中国人过中秋都有着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本来的用意是来祭拜月神的,文化发展到今天,传统沿袭也稍微发生了一小点变化,月神演变成月宫的嫦娥,月饼成了团圆。中国人把中秋看成小过年,团圆意味着团聚,让千里之外的亲人们不再忍受相思之苦。

    中国人注重团圆,哪怕是再远?没有特殊情况下都要赶回去和家人一起,相守着团圆。古人对这些季节的分配,对传统的分配,并不是捏造的事实。每年我都要为中秋节做一篇文章,虽然,这些东西只属于自己的文字,没有多少人可以看到,但它依然决定着我对中国传统节日不打折扣的接受。